第23章 第二十三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多会儿,阿夏、阿秋、宋氏兄弟四人被传唤进了房间。




    一进屋,梁阑玉就发现宋家兄弟的脸色不太好看。像是没休息好似的,两人黑眼圈如出一辙地重,宋愈的一张俊脸更是阴沉沉的。


    梁阑玉奇怪地问道:“宋大郎,宋二郎,你们昨天干什么去了?”


    宋闻忙道:“回都督,我与弟弟昨日在府上并未出去过。”


    梁阑玉问:“那你们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没睡好吗?”


    宋闻和宋愈对视了一眼。


    宋闻小声道:“我与小愈听闻都督昨日在草市遭遇了刺客,十分忧心……昨夜确实没有休息好。”昨天梁阑玉出行,挑选的都是勇武善战的甲士做护卫,他们并不在此列。


    梁阑玉奇怪地看着他。这两兄弟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她的安危了,还关心到失眠?


    不过转念一想,这俩兄弟这么在乎自己的身份,她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没人为他们脱籍了。他们为此忧心,倒也合理。


    于是梁阑玉未再纠结这个话题,随口问了两句就揭过了。


    她切入正题:“我叫你们来,是有件事需要你们去帮我查清楚。刚才我看了军营送来的账簿,军队的收支竟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但据我所知,朝廷在郁州划拨了五万亩良田作屯田之用,按说本不该如此。你们去帮我查查我这其中是否有何隐情。”


    阿夏阿秋二人应声道:“是,都督。”


    宋闻和宋愈却又交换了下眼神,似乎他们知道些什么。


    梁阑玉注意到了他们的小动作,立刻问道:“你们可是有什么事没告诉我?”


    宋闻抿了抿唇,道:“并非刻意隐瞒。先前我们在外打探消息时,曾听闻过一些流言蜚语。但因尚未查实,是以未向都督禀报。”


    梁阑玉问:“什么流言蜚语?说来听听。”


    宋闻道:“先帝昔年曾在郁州开垦、征用了五万亩良田作为军田,并在郁州安置两军抵御北寇。但就在军田划拨不久后,当地豪族便买通官吏,以自家旱地、无人要的盐卤地强行置换、侵占了军队的大半良田。因此军队仅靠军田入不敷出,每年都会劫掠百姓以补充给养。”


    梁阑玉眯眼。这就跟账簿的不合理处对上了。既然民间有这种传言,大概率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在她印象中,她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也曾看到过一段描述,说这个年代因为南方引进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土地价值陡增。所以豪强权贵们“封略山湖”,抢占官田,化公为私的土地兼并之风大为盛行!


    她又问道:“据你们听到的传言,是哪些豪族强占了军田?”


    宋闻道:“在郁州有三家势力最大的豪族,瓜分军田的正是这三家。第一家是崔家,家主名为崔起。他们本是江南的次等士族,但因崔起娶了一位徐姓女子为妻,崔家从此飞黄腾达。”


    “徐姓女子?”梁阑玉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马上有所联想,“可是中书监徐善的亲眷?”


    宋闻点头:“是徐中书的亲妹妹。”


    梁阑玉瞬间了然。


    中书监徐善,和自己的父亲梁羡、潘晟的父亲潘亮一样,同为先帝任命的四大辅臣之一。他不光在朝中有权势,徐家本身就是在江南耕耘多年的世家大族。有这么个后台,也难怪崔家敢在郁州横着走了。


    梁阑玉又问:“还有另外两家呢?”


    宋闻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作沉吟后,忽然换了个话题:“听说都督昨日在草市,和两位纨绔起了冲突?”


    话点到为止,梁阑玉立刻领悟了他的潜台词:“另外两家,是张家,以及??梁家?”


    宋闻并未作答,相当于默认了。


    梁阑玉舔了舔嘴唇。这区区一个郁州还搞出三大家族来了,怎么跟演红楼梦似的?这次不用宋闻解释,她来之前看过县志,所以对张、梁两家的背景都很清楚。


    张家本是个普通人家,生了个普通的女儿,又嫁了个姓云的普通男人。倘若只是到此为止,那张家到现在也搬不上台面。可偏偏,两人生了个不普通的儿子,名叫云尚??也就是云秦的亲爹,大齐国的开国皇帝!


    这下可了不得,张家摇身一变从普通人家便成了外戚,简直是鸡犬升天啊!


    想来这张家在郁州必定嚣张过几年,但可惜的是,先帝和他那位亲娘张氏女命都很短,开国没几年就前后脚离世了。


    外戚这东西,向来是人死灯灭。张家在朝廷又没出什么当官的人才,势力大为衰减。也难怪昨天张康和梁有在草市里会有一番“风水轮流转”的对话了。


    至于郁州的梁家……他们的后台,当然就是建康的梁家了。甚至梁阑玉昨天还亲耳听见,梁有把她这新来的都督当成了他欺男霸女的倚仗。


    想到这些,梁阑玉揉了揉眉心。郁州的水还真是够浑的的。看来想把局面肃清,她必须费些心思了。


    就在她整理思绪之际,她余光瞥见下方宋二郎的脸上似乎闪过了一抹冷笑。待她仔细看时,宋愈已经恢复了面无表情,让她不确定自己是否看错了。


    “我心里有数了。”梁阑玉再度开口,“有两件事交给你们去办。第一件,我要你们调查清楚,这三户人家到底是不是真的侵占了军田。如果有,哪年哪月哪位官员经手操办的,每家到底侵占了多少亩,田在什么位置,全部给我查清楚。”


    一直没出过声宋愈忽然开口:“梁家也要查吗?”


    虽然他插话的时候努力克制了语气,但梁阑玉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嘲讽??原来刚才的冷笑她没有看错。在他眼里,她和那些强占军田的蛀虫本就是一丘之貉?


    她才不惯这人的臭毛病,毫不客气地呛回去:“我说的是‘三’户人家。宋二郎,你哪个字听不懂?还是不识数?”


    宋愈被怼得语塞,白皙的脸瞬间胀红了。


    宋闻忙对弟弟使眼色,示意弟弟别乱说话,宋愈把脸别开,不再言语。


    阿秋见气氛尴尬,忙打起了圆场:“都督,第二件事是什么?”


    梁阑玉收回落在宋愈脸上的目光:“第二件,你们多去买通几个眼线。我需要知道东西两营中所有队主以上军官的详细情况。他们的家眷、所属派系、性情喜好等等。这其中派系争斗最为要紧。两营中分成多少派系,谁与谁有矛盾,务必调查详尽!”


    四人道:“是。”


    她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是因为她打算对郁州军动手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分而治之。


    如今郁州两军勾结在一块,就像一只铁桶,哪怕她是名义上的长官,却被隔离在铁桶之外。如果她和军主同时对小兵下令,小兵无疑会更愿意听军主的命令办事。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她手头掌握了郁州军的多少罪证,她也没法动手。万一郁州军被逼急了来个哗变叛乱,她大概率就交代在这儿了。


    但这个铁桶并不是真的密不透风,相反,里面可能早已锈迹斑斑。她要找出一些能够为她所用的力量,撬动这支铁桶自行开裂,这时候再动手就轻松多了。


    宋家兄弟都是聪明人,他们一听梁阑玉的任务就知道梁阑玉打算干什么,不由悄悄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了惊讶。


    在他们被拨给梁阑玉差使之前,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以为梁阑玉只是个靠出身荫蔽的豪门贵女,并无真才实学。然而短短这段时日接触下来,梁阑玉思路之清晰,行事之缜密,手腕之高明,都令他们大为改观,甚至有所钦佩。


    梁阑玉道:“此事若能办好,重重有赏。过年前我会给有司修书一封,为你们脱去奴籍。”


    四人一惊,脸上全都露出欣喜之色。


    宋闻尤是激动:这回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而有具体时限了!他和小愈真有希望重获自由身了!


    差事吩咐完,四人正要退下,梁阑玉却道:“其他人先出去吧,宋二郎且留下。”


    她的神情是严肃的,宋愈微怔。宋闻原本还沉浸在狂喜中,此刻却像被兜头泼了盆冰水,瞬间笑不出来了:他明白,恐怕是方才弟弟插嘴的那句话触怒了梁阑玉,梁阑玉要找弟弟算账了。


    他忙求情道:“都督,舍弟性情驽钝,不通世故,是小人教导无方之过。还望都督海涵,若要责罚,小人愿代为承担!”


    “出去。”梁阑玉的语气仍然是平静的,却充满了不怒自威之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