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纪国国都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一直到如今快六月,似乎非常忙碌。

    国都里面的铸造室日夜不停,国都外的南郊荒地更是焕然一新。

    从原本的荒地,变成如今阡陌纵横,井井有条。

    加上庄稼已经冒头,远远看着绿油油一片,这种整齐的绿色实在让人心生欢喜。

    纪国确实以武建国,也许多年没有种过田。

    但这种对种植,收获的本能,很容易让人兴奋。

    更别说南郊这块地,几乎是都城人看着一点点变化。

    还有不少平民从里面学到种植的技巧。

    加上国都里面农具根本不缺,用很便宜的价格,或者相熟的邻居作保,都能借到铁农具。

    国都南面的开耕面积日益增加。

    虽赶不上春麦,但现在也是种豆子的季节。

    整个纪国欣欣向荣。

    不等秋天,就已经能看到秋天的收获。

    但在这一片勃勃生机中,从纪国五个城池来的五位大夫,心情不怎么美妙。

    他们之前很是着急,询问国都的荒地渐渐开耕,国都平民也学到种田技术。

    那他们呢?

    下面的城池呢?

    没想到等到的答案,竟然是五座城池不开耕。

    不仅不开耕,还要调城池的兵卒到国都的南面开荒。

    完成一个稍近距离的南迁。

    虽然现在划的南荒耕地,距离国都跟五个城池并不算特别远,但到底是南迁,到底离开家乡。

    这两个命令让他们五个摸不着头脑。

    也就其中的沂城大夫想了又想,还去了好友杜上卿家中坐了会,这才知道原因。

    但他心里依旧郁闷。

    原本以为手握种田技术,回到城池之后,便能大展拳脚,从此粮食不愁。

    可事实告诉他,他们不能轻举妄动。

    想来想去,靠近郑国的沂城大夫暗骂一句:“嬖人养的郑国人,若不是你们使坏,故意不让他们种粮,我们能跑到南荒偷偷摸摸吃苦开耕?”

    嬖人就是阉人的意思。

    不怪沂城大夫粗俗,哪个国家被卡了粮食的脖子,心里不会暗恨,别说骂两句了,直接打起来都有可能。

    只是他们纪国国小,实在没有办法。

    沂城大夫想通之后,其他四个大夫基本也被说通。

    等国君纪伯再找他们深聊,这事算是定下。

    不过放弃城池耕地,去南荒开耕这种大胆的想法,还是让人不能平静。

    纪国平民五十多万。

    打仗的时候便是五十多万兵卒。

    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其中大半还要背井离乡,去南荒开耕。

    五座城池留够镇守的兵卒,剩下至少一半人,都要往南荒迁徙。

    迁徙这两个字,放在现代都是难熬的,何况古代。

    故土难离,故乡难舍,都是纪国人身上的难处。

    但不走又是不成的。

    只有暂时离开家乡,才能更好建设家乡。

    幸好离得不是特别远,最开始开荒,国君也不会让大部队跑太远。

    否则纪国若有事,根本赶不回来支援。

    他们要围绕国都建设,不管哪边有事,全都能及时救援。

    只有去南边开荒,才能脱离周围三个国家的窥探,才能有机会慢慢发展。

    不至于像前两个国君那样被人暗害。

    为了纪国的将来,为了纪国粮食,为了以后不再全民皆兵。

    不再给其他国家当冲锋手,不再做战争机器畸形国家。

    这个艰难的决定必定要做。

    这次南迁,不仅兵卒们受累,对卿士们更是考验。

    好好的城池不能待了,跑去开荒。

    想想都头疼。

    国都上下,正在为这事忙碌。

    特别是大公子纪胜。

    他会代表国君带领队伍前往南边做先锋,找到平坦合适的土地之后,再把纪国平民分批南迁。

    纪凌到时候肯定也要去南边,种田这事他是好手,等大哥开路之后,他自然要过去帮忙。

    坐战车一两天来回,父亲母亲都同意的。

    但等那边安顿好,估计要等秋收之后了。

    南迁的人安排好,留守城池的人更要选好,还要尽量维持原有的样子,不让那三个大国发现异常。

    一切的规划有条不紊进行。

    但这次南迁,实在让纪国上下心里憋了一口气。

    虽然往南走的不是太远,坐战车一两天工夫就到,到底是离开家乡,心里都对周围三国带了不爽。

    郑国,昌国,祁国。

    他们还未真的出手,已经把纪国威胁成这个样子。

    不是他们觊觎纪国的人,不是他们把纪国人当死士用,纪国根本不会这么困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