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晃眼又过去半月有余,到了端午。

    包粽子的粽叶是昨儿个柳芽儿跟他哥在池塘里菜的芦苇叶,煮熟后浸泡在了清水里,刚好今日拿来包粽子正好。

    困粽子用的是马莲草,春末时钱氏在夹江边割了一小把晒干,昨儿个与粽叶一道煮了。

    糯米也已浸上,钱氏割了一把青艾和菖蒲,这会子柳冬青跟秦沐,正挨个往门头上插。

    这两日收的黄鳝都没卖,用水在盆里养着。这会儿柳爹正在杀黄鳝。

    先前去布庄卖图纸,临走时掌柜的又给装了兜碎布头。柳芽儿这段时日用这碎布头,紧赶慢赶的给每人做了个香布袋儿。

    按照习俗,香布袋儿里装的应该是丁香,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但穷苦人家也没那些讲究,只给里面装了些雄黄,是那么个意思。

    把香布袋儿给各人分了系好,柳芽儿又准备去包粽子。

    秦沐拿着香布袋儿看了半天,然后傻傻的笑开了。

    他没想到,原来他也会有。

    粽子的个头不大,都是无馅儿的白粽。

    按照习俗,端午这天不但要吃粽子,还要吃咸鸭蛋。但柳家没养鸭子,幸好有了柳芽儿得得十两银子。钱氏也舍得了一回,在镇上买了十个咸鸭蛋,用红线系好,同粽子一起上锅煮。

    这边粽子刚煮好,柳芽儿的大姑柳氏带着一双儿女徐安和徐瑶进了院子。

    “大姑!”柳芽儿见着来人,兴冲冲的跑过去扑到柳氏怀里。

    她可是惦记着刚穿越那会儿,这位大姑送来了小米和鸡蛋。

    柳氏被突然扑过来的小人儿吓了一跳,随后笑道:“我芽儿长高了不少哩!走,进屋去,大姑给你买了绿豆糕。”

    柳芽儿的小手被柳氏牵着,欢喜的往屋里走。

    她觉得,柳氏的手心有妈妈的感觉。

    “大姑!”

    “姐,你来了!”

    柳爹带着儿子和秦沐出来迎人,顺手接过柳氏手里的篮子。

    “姐夫怎么没来?”柳氏回头问道。

    柳氏轻轻的笑了笑,道是家里有事,走不开。

    柳爹又问什么事,柳氏只说不是什么大事,然后岔开了话题。

    进了屋里,柳氏先是将一包绿豆糕给孩子们分了,才提着鸡蛋去灶房寻钱氏。

    见女儿只带着孩子们回来,钱氏心里泛起了嘀咕。

    “我是你娘,若真有什么事,你莫要瞒着我!”钱氏对女婿没跟着一起来有点不满。

    一年也就端午中秋过年三个大节,一般嫁出去的女儿在过节时都会带着女婿回来送节礼。

    倒不是稀罕子那点个东西,女儿女婿回来,说明他们对这个娘家还是看重的。可今年女婿没来,钱氏心里有些不安。

    他徐家能有什么天大的事绊住了女婿,过节都不来走一趟。又不是那隔着十万八千里。

    柳氏拿出篮子里的鸡蛋,笑道:“娘,您别老瞎操心,能有什么事?不过就是家里的活计耽误了,我带孩子回来不是一样?”

    “我还不是心疼你?”

    钱氏剜了眼闺女,又将煮好的粽子和咸鸭蛋盛起来,道:“你把这端过去给孩子们吃,我去趟镇上。早上起来太忙,我肉还没买。”

    “要我说算了,别买肉了,今年这麦子也没个收成!”柳氏说着,心里有点难受。

    按理说,逢年过节,女儿回娘家送礼,打底要一斤糖一刀肉的。可是自去年以来,日子实在是过的紧,没有余钱买糖买肉。

    钱氏看着瘦了许多的女儿,嗔道:“一年到头,也就过节才能看到我外孙外孙女,我买点肉怎么了?你要是闲的没事干,就去给我把菜摘了!”

    “成,您老爱怎滴怎滴,我去摘菜去!”

    等到柳氏出了灶房,钱氏才偷偷抹起了眼泪。

    “奶,你莫要哭了!大姑也是心疼您,怕您手里没钱,他们还要吃您的!”柳芽儿抱着钱氏的胳膊,小声的安慰着。

    “哼,谁要她心疼?走,芽儿跟我上街去!”

    因要赶着回来做饭,钱氏也就没去县里,带着柳芽儿去了镇上的集市。

    路上,钱氏想到瘦的像麻秆的外孙和外孙女,像是征求意见的问道:“芽儿,奶知道这钱是你挣得。可是你大姑日子也过的苦,我想多买几斤肉,给你大姑带点回去,可好?”

    “不好!”柳芽儿脆生生的答着。

    钱氏虽然有点失望,却也没责怪孙女。

    这钱本来就是孙女挣的,若不然,连这顿的肉都没得吃。

    柳芽儿看着钱氏脸上的失落,竟然咯咯咯的发笑,然后道:“奶,我说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