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他们真以为他会那么做?!

    虽然未曾说一句话,李隆基却从中窥探到相应的意思。

    这让他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接下来再出现些严重的内容会使得他们罢官?精神气耗尽?

    该想法的出现令他回想起初开始时提到的事情,当时却只是简单的提及后仿佛是遗忘,便说起别的内容。可现在,李隆基怀疑神迹内的那些人准备重中之重的去讨论它。

    如果可以,李隆基不想去推断这个可能性。可安史之乱?能被冠以“之乱”称呼的绝不是随意的打打闹闹,里面定是充满了无法忽视的灾难。就拿他所知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前者持续时间较短,后者却是时间持续较长,波及范围较广,它的出现导致那个王朝严重走向灭亡。

    要是神迹说它是短时间的内战,他还不怕什么,但怕就怕是后者。

    一时之间,李隆基的气血上涌,若是真如他猜测的这般,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这可真是杀人诛心啊!

    李隆基开始祈祷神迹里讲述的时候,其他人没有看到。

    可他忘记了,一旦神迹内再提起此事,就不会忽略它。

    他的期待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只能去注视着浮现在神迹投影上的文字。

    【YU:叹气.jpg】

    【YU:话题兜兜转转又回到玉环和李隆基与安史之乱了。想到这个,真想把他的寿命砍给始皇,既然他不需要那就给需要的皇帝。】

    【虚烛沉酒:我觉得其实还可以捐赠给凰后,让她可以陪着二凤。】

    既知二凤是自己,李世民便知凰后指的是观音婢。而要捐赠给观音婢性命还要陪着他,难道说……观音婢未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李世民的脑海里不想去思考其可能性,但得出来的结论便是观音婢可能早逝。

    与他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心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情的他们明白此事对于他们的陛下来讲,一旦发生便是个严重的打击。

    不过目光瞥向李世民,房玄龄他们发现他似乎是调整好情绪。

    唯有李世民知道,他在神迹结束后定要让太医署的人来替观音婢进行诊断。

    虽然他很想此时就让太医署的人去为观音婢诊断,但他知道这样必然会打扰到她观看神迹。

    不过,李世民又念及即将会看到的内容,觉得还是将太医属令给叫过来。还有皇后,让她一人待着,有点不太放心。在过来以后顺便还可以让太医署令诊断一番。

    于是,李世民便让宫侍去把人都给他喊过来。

    得到李世民要求的长孙皇后着实无奈,她想让来唤自己的宫侍回禀李世民不用担心,她就不过去的事情。可又知对方既叫宫侍唤她过去,便是下定主意,也没有再犹豫。只好将襁褓中的李治安排好,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她要离开,就哭了起来。

    无奈之下,长孙皇后不得不将幼子带着去往李世民那里。

    同时在心里对李世民的行为腹诽起来,这人究竟知不知道雉奴出生才没有多久?

    只是想归想,长孙皇后仍旧面色如常,平淡的注视着神迹。但如果有人去仔细观察,便能发现隐藏在她眉眼里的担忧。

    正如李世民的在意,长孙皇后也极其在意即将开展的有关于“安史之乱”事迹。

    看着神迹内又一次涌起的叹息以及对李隆基的声讨。长孙皇后清楚他们要知道的事即将浮现在神迹投影。

    果不其然,神迹内出现了最初提起此事的人。

    【秦始皇的宝贝:每每看到有人说安史之乱杨玉环是罪魁祸首时就觉得对方脑子有泡,虽然她有一定的关系,却也不是主因。就像前面有位姐妹说的那样,李隆基首先得是个人,不是动物。也不对,动物之间也有忠贞,那就是连动物都不如了。

    还有人说若不是李隆基为了让杨玉环高兴,认了安禄山为养子,怎么可能会有后来发生的事。

    固然,李隆基是为了让杨玉环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