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张巡只要援军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当然,在讲他们之前,我觉得大家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的。”

    季驰光:“毕竟,求援是睢阳之战的中期发生的事情了。”

    “在睢阳之战前,安庆绪称帝。在此之后,许是了拜托当时叛军的困境,也有可能是急于立威,总之,他第一时间就把魔爪伸了河南。”

    安庆绪?

    正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的安禄山愣了一下:“怎么转眼就是那小崽子当皇帝了?”

    他命这么不好?

    壮年暴毙?

    还是死在了战场上?

    不对啊,谁家皇帝整天冲锋陷阵呢?唐太宗都这待遇。

    李世民:“……”

    对己儿子的德性还是非常了解的安禄山几乎是脑子一转就想出了最有可能的情况

    娘的,该不会这是狗儿子把他老子我给宰了吧?!

    季驰光:“安庆绪扫荡河南后,将目光对准了南方地区。”

    “当时,他们安排的内应李隆基终于滚蛋了,大唐朝堂不说立刻焕然一新,但至少军心一时确实振奋不已,士大振,明显要先前不好对付多了。”

    优秀内应李隆基:“……”

    “加上当时,郭子仪等人雄踞北方,接连让安禄山等人吃了好几个亏,明显不好对付,于是,安庆绪把目光瞄准了南方江淮地区。”

    “虽然这个时候的南方还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但是江淮地区能够跳出时代和地位置的局限性,成功成天下赋税仰仗江淮的地方。”

    “换而言之,一旦让安庆绪得江淮,那他一定会实力大涨。”

    “而他想的是,这个时候,看似兵力薄弱的江南地区,居然也有一只拦路虎错,就是张巡。”

    “张巡是何许人也?”

    “他是进士出身,是极难得的不谄媚上峰的清流他不愿意和杨国忠同流合污,然后就坐了冷板凳,被放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张巡其实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李世民:“……?”

    他感叹不已:“真是我大唐的治世能臣啊!”

    这样能文能武还忠心不二的,才是皇帝心中梦寐以求的臣子!

    连嬴政都有点眼馋:他虽然文有李斯王绾冯疾,武有蒙恬王翦和李信,但是这年头,谁家皇帝会嫌弃己手底下的能臣多呢?

    更别说曹操曹老板了,这个时候看得口水直流:“唉,这人要是能我的手底下来就好了。”

    荀:“……主公,那是别人家的。”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文武兼备还是文武全废,那都是别人家的,能不能别在这儿丢人了?

    曹操:“那不是更好么?”

    荀:“……”

    主公,不对劲。

    不对,应该说,主公,很不对劲。

    曹操直壮:“听主播的意思,那些个忠臣良将,不管是那个叫李隆基的,还是那个叫李亨的,都有善待他们……呵,又是放弃不给救兵,又是安插罪名判处死刑……我至少不会和他们一个德行!”

    荀居然无话可说。

    不是,别的时候也就算了,这种比烂的时候您能别跟着凑热闹了吗?

    ……

    季驰光:“张巡当时来是认认真真干着他文臣的活的。”

    “但是想,一声惊雷落下,安禄山造反了。”

    “造反也就算了,偏偏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县令们不是跑了,就是快乐的投降了。”

    “张巡的上司,太守杨万石就是投降派的杰出代表。”

    【雨翊凌澜:可问题是,这个人己想投降那他就投降呗,他拉上我们张巡是几个意思?】

    【小葡籽:找个人分担压力,时候说起来就不是他一个人的错。】

    【珑夏:妈的,告诉他,他要滚己滚,别带上我们张巡!】

    季驰光:“杨万石是个孬种,但是我们张巡可不是,他断然拒绝了上司的无要求,和百姓一,在唐朝追认的老祖宗真源玄元皇帝的庙里大哭了一场,然后,拉起一支兵马反抗叛军,当时响应他的人足足有千人。”

    “不久后,张巡了雍丘,与当时的另一位将领贾贲汇合,这个时候他们的军队达了两万人。”

    “因他作战勇敢,逐渐被上峰看中,成了领头人。”

    “其实在他达睢阳之前,张巡的英勇事迹还有不少,坚守不出的故事也有很多,但是他人生真正的高光时刻,还是在睢阳之战,所以,我们就先不讲其他了,直接快进睢阳之战。”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