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繁花119心有繁花119大师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img src="
">


  <img src="
">


  四爷当时没言语,先拉桐桐去吃饭。可等桐桐吃了饭,给肖若针灸去的时候,他又给孟军打电话。


  在电话里,他给孟军献策:“……利益嘛,终归是得最大化的。如果能办一个更大的级别的,半官方半民间的也好,邀请的不仅国内的名义,还有世界各地的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img src="
">


  “桐桐办事很有分寸!”四爷就道:“目的便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药品工厂呢?”


  孟军蹭的一下站起身来,“你说什么?”


  四爷却再没有言语,他知道孟军是听见了。听见了,且心动了,才这激动的!孟军出身中医世家,而今走了仕途,但他知道,那些验方都是有效的。


  孟军从餐厅转到客厅,再从客厅转到餐厅,而后站住脚步:“这事,你叫桐桐先别着急,你叫我再想想……容我三两天的工夫。”


  <img src="
">


  挂了电话,孟军直接出门,姚芳在后面喊:“不吃饭了,你干什么去?”


  “回老宅一趟,晚上不一定回来,你早早睡吧!”


  话没说完,门先关上了。就急切成这个样子吗?是!很急。


  孟老早睡习惯了,今晚上愣是被亲儿子从被窝里叫起来。


  “爸!”孟军坐在床边,“您之前说,桐桐制药的手法似乎是在改进,这对药效的提升作用明显吗?”


  肯定呀,“现在的中药材不如以前的,种植的不如野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夫当然得想法设法的去改进改良。这就是我看重桐桐在你们这些师兄弟之上的原因。说到中医,我们永远都在说继承,都在说发扬。可其实,你也知道,只继承这一点,就少有人能做到。更别说发扬了……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少了。当然了,这也跟现在的培养体系有关。”


  孟军点头,以前的中医都是打小学的,从认药、采药、制药,熟悉药性开始,五六岁上就开始做学徒,在药房里切药,十五六开始能切脉就不错了。等到二十五六了,差不多浸淫此道二十年了,光是跟着师父见的,积累下的经验,就足够做一个太平医了。


  可现在不同呀!除了出身中医世家的,那基本都是上了大学才接触的。大学毕业,才学了五年,相当于学徒水平。总说中医难出人才,这要出人才才奇怪!


  孟老就道:“继承难,发扬更难……又有几个胆敢谈‘发展’。没有人想着,从古传到如今,既然各种条件变了,那么中医中药也该适当的进行改良,结合当下的情况,叫中医中药能发展起来。但桐桐这么想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她觉得不适用了,她就改了。”


  说着就看儿子,“说吧,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孟军低声道:“咱家桐桐没那么复杂的心思……就是想去踢场子。但是咱家桐桐找回来这个姑爷呀……”


  斯业?他怎么了?“他想开一把大的。”


  孟老看儿子,孟军低声说了好一会子,而后才道:“……您觉得……这可行?”


  孟老就笑:“她敢上台,我这一把老骨头难道还给他搭不起这个台子?”说着,就点了点儿子,“给你大师兄打电话,我有话跟他讲。”


  <img src="
">


  孟老在电话里是这么说的,“你这个什么组,先不要弄了。我这个台子我来搭!”


  <img src="
">


  “听我的!就这样吧。”然后直接将电话给挂了。


  孟老说他搭台子,还真就是他搭台子。老人家联系了不少有名的大夫,这些人里可不止中医,还有很多好的西医大夫。有些曾经是手术大拿,但是中西医的差别也在这里了。像是很多好的西医大夫,尤其是外科拿手术刀的大夫,他们到了老来,其实是走下坡路的。


  其一,科学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手术的方式方法也在多样化,年龄越大,接受能力越差;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体力跟不上了。年轻的西医大夫,在手术台上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的都有。但是年龄一上来,熬一个试试?


  这跟中医不同呀!中医是越老越吃香,西医老了之后是经验增长了,技术落后了,没处说理去的!


  因此,这次孟老邀请,他们都不大乐意出来:“不能用以前的老知识,对年轻人指手画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