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第155章 人不能忘本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余秀兰婉拒:“不了不了,我们一会儿办完事儿就回大队了,以后有机会指定过去串门儿。”



    两家人分别之后,赵柯顺势道:“咱先去轴承厂给姥姥打个电话,问问他们买什么时候的火车票。”



    这是一直上心的事儿,余秀兰就坡下驴,情绪立马回转,催着她走。



    俩人去到轴承厂,给赵柯二舅余秀民的部队打过去。



    等了一会儿,姥姥刘妮儿打回来电话,大嗓门儿透过电话传过来,“秀兰啊,你弟给妈定了十号九点半的火车票,两天一宿到省城,晚上搁省城住一宿,第二天坐上午的火车到市里,再坐客车。”



    赵柯拿笔记着时间,做口型:“没法儿开拖拉机去县城了,抽不开,咱们在公社接。”



    余秀兰点点头,对着话筒说:“建国和小棉都在省城,等你们下火车,他们去找你。省城到市里的火车票买了吗?没买就先别买了,让他们带你们在省城转转。”



    刘妮儿道:“票没买,打算到那儿再买,小棉咋去省城了?”



    余秀兰得意地说:“她去总厂培训半年,回来能涨工资。”



    刘妮儿一听,得意的语气跟余秀兰一样一样的,“诶呦,咱们小棉真有本事,正事儿要紧,别让他们浪费钱了,我们随便儿对付一宿就走。”



    “那不行。”余秀兰坚决反对,“他们在省城里还让您领着孩子对付一宿,您面子往哪儿搁?我们得多不孝顺?必须安排。”



    老太太爽朗的笑声透过话筒传过来,像是故意让人都听见似的,大声说:“你看你们,花那个钱干啥,还要安排俺们,行吧行吧,我不跟你争了。”



    余秀兰有说起接她的事儿:“赵柯原来不是说要开拖拉机去县城接你们嘛,公社牵头建了个大合作社,买了好些农机要一起开荒,咱们大队的四轮拖拉机也得过去,手扶拖拉机在村儿里有活儿,不好长时间离开,只能开到公社接你们了。”



    刘妮儿不在乎,“集体的事儿重要,要是忙不开,我们自己找牛车回去也行。”



    赵柯凑近话筒,接话:“到公社还是要接的,再忙也不至于这点时间都抽不出来。”



    刘妮儿笑呵呵地说:“行行行,你们安排就行。”



    余秀兰又故意提起赵柯当上了公社合作社的副社长。



    老太太高兴的呦,夸了赵柯好几句。



    每一分钟都花钱,母女俩舍不得花钱,意犹未尽地中断电话。



    赵柯又给丁小慧挂了个电话,确定报名的事儿准成了,才去邮局寄信。



    部队家属院儿??



    姥姥刘妮儿满家属院都是熟人,一路走走停停,碰着个人就要唠一会儿,基本都是炫耀外孙女。



    等她走到家附近,看见儿媳妇宋清的妈妈拎着水壶,边优雅地浇花,边面带笑容跟邻居团政委的媳妇儿说话。



    团政委的媳妇儿也是个读过书的,跟宋清关系好,跟刘妮儿处得就一般。



    这个一般,还是因为刘妮儿在外头从来不说儿媳妇的不是,对谁都笑脸迎人,人家顶多嫌她乡下来的,嫌别的,嫌不来。



    而刘妮儿心里也不咋喜欢儿媳妇的妈妈,但她不会让外人看笑话,于是老远儿就跟宋清妈妈打招呼:“亲家母,太阳这么毒,别晒着,我给你把花搬到房荫下吧。”



    伸手不打笑脸人。



    宋清妈妈心里再有意见,也得好言好语,“秀民妈,搬来搬去麻烦,放这儿就行,我浇完了。”



    政委媳妇儿问:“婶儿,你打完电话了?”



    宋清妈妈关注地看向刘妮儿。



    “打完了。”刘妮儿满面春风,“我闺女和外孙女问我买啥时候的火车票,正好我女婿在省城的大医院进修,我大外孙女也到省城培训,要安排我们娘几个在省城玩儿几天,我说不浪费钱,我闺女不干,非要安排。”



    政委媳妇儿看宋清妈妈一眼,道:“你女儿女婿真孝顺,你说那大外孙女,是上报纸那个吗?”



    “不是,我大外孙女在轴承厂上班儿,那孩子踏实上进,这不就得到机会,去省城总厂进修了嘛。”



    政委媳妇儿闻言,感慨:“大外孙女是工人,二外孙女在《首都报纸》有专栏,外孙子也在当兵,您闺女家的几个孩子可真出息。”



    刘妮儿骄傲:“我闺女女婿会教孩子。”



    宋清妈妈表情有些僵硬。



    刘妮儿放着好好的部队家属院儿不待,非要回鸟不拉屎的乡下,不就是认为她女儿不会教孩子吗?



    她觉得刘妮儿这话是在阴阳她们。



    隔壁,政委媳妇儿又问刘妮儿:“婶儿,真要回乡下啊?咱这儿有食堂有学校有医院,乡下多不方便啊。”



    刘妮儿高调地炫耀:“俺们村儿正建学校呢,全是砖的,要安双层的玻璃,还有地龙嘞,冬天娃娃们上课都不冷,老师也都是有文化的知青,上学不差啥;医院村里是没有,不过有我女婿啊,他在省城的大医院进修,普通的病都能看。”



    宋清妈妈:“……”



    知道她女婿在大医院进修了,用得着一遍一遍说吗?我女婿还是连长呢。



    刘妮儿打定主意要炫耀,又提起吃,“村里虽然没有食堂,种菜养鸡啥的不耽误,我们大队的养猪场还养了一百多头猪,肯定亏不了孩子们的嘴。”



    家属院儿有不少都是下乡来的,而且政委媳妇儿没少听男人提起手下兵乡下的情况,照刘妮儿所说,她老家条件真的不差。



    政委媳妇儿不好在说啥。



    而刘妮儿看向宋清妈妈,笑道:“秀民不管当多大的官儿,就是农村娃,赵村儿大队是他的根,人不能忘本儿,秀民的孩子咋能不回去看看?”:,n..,.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