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爽快的掏了肉票和钱补过去,她也要吃的嘛。

    孙萍拎了半只鸡过来,跟他们搭伙吃了一顿。

    村里分肉的热闹劲还没过去,张宝生在村委接到电话,翟项强告知他,让他通知周嘉妮,准备准备,去市里做个报告。

    这回就没有张宝生了,也没有邱则铭,在市里那边,塑料大棚蔬菜的影响不如编织厂大。

    张宝生高兴地用大喇叭呼叫周嘉妮,直接在大喇叭里通知:#34;周嘉妮同志,周嘉妮同志,听到广播后到村委来一趟。公社安排你去市里做汇报演讲,公社安排你去市里做汇报演讲。#34;

    如今没人再为发圈的事来烦她了,周嘉妮偶尔也会躲个懒,今天就正在家里躲懒,没去厂里,结果就被大喇叭吆喝了。

    她无奈的放下啃了一半的烧鸡腿,擦干净嘴上的油,给自己围的严严实实的,去村委。

    一路上每个见到她的村民都喜笑颜开,道:“嘉妮啊,要去市里做报告啦!”

    去县城做报告还好,没这么广而告之,他们是做完报告回来后村里人才知道的,见了她也都笑着问两句,但不如此时震撼。

    周嘉妮接受了一路热情的招呼,到了村委,张宝生脸上的笑还没落下来呢,见了她乐呵呵地道:#34;这回就你自己去,好好准备准备,到时候跟翟主任一起坐车过去。#34;

    周嘉妮详细问了问具体情况和时间,是在一星期之后,她正好能回省城再出个差。

    前几日汪前进的姐夫如约送来了冻鱼,她留了十来斤,就埋院子里的雪堆里冻着,计划带回去让她妈处理一下,等过年的时候吃。

    回头等市里的报告做完,也到了知青们回乡过年的时候了。

    这也是回家过年前最后一次出差,同时,把答应给二纺厂的蔬菜送过去。不过此时心头活动开了。没有张宝生倒是没啥,但是没有她对象.…

    周嘉妮就在旁边坐了下来,道:“队长,咱二期蔬菜搞个仪式吧!”

    张宝生愣怔:#34;啥仪式?#34;

    周嘉妮道:#34;你看,咱那半亩地

    采摘的是不是有些草率了?#34;张宝生想了想,也不算草率,当时县领导不是来参观了么?他觉得还挺长脸的啊。

    周嘉妮道:“咱当时只有半亩地,搞仪式都没法跟领导提,但是咱这二期大棚有三亩地,而且非常成功,蔬菜长势特别旺,也不像一期时三两步就能到头,所以咱们在这上头做做文章,把公社、县里、市里的领导请来一起采摘,再安排报社的记者也跟着,过来给领导们拍张照,也给咱们的塑料大棚拍张照,登到报纸上去。#34;

    张宝生一拍大腿,还没等说话,周嘉妮又继续道:“而且咱们旁边新扩建、新种植的,部分种子是不是都出苗了?整体看上去也非常乐观,领导们也能看到收获期和幼苗期两种不同状态却只有一墙之隔。咱们还被邀请去跟着人家专业团队学习,刘岩他们可还没回来呢,到时候也能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报纸上。#34;

    “同时,咱们也可以表明,甭管哪个区县、哪个大队,愿意来学习的咱们统统欢迎,带动整个市一起发展。#34;

    张宝生听的热血沸腾的,但听到最后又试探着问:“那要是全市都弄这个,咱公社还能拔到头筹吗?#34;

    他觉得其他的都行,最后这个得先问问公社领导。

    这个周嘉妮当然不会反对,本来也没想瞒着公社那边,有些工作最能直接支持到他们的就是公社那边啊。

    不过明年新闻一出来,马上就是全国性的了,但全国性的对他们影响也不大啊,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

    就像发展到后世,最终成为蔬菜之乡的也只是有数的几个地区,并不是满铺满盖啊。

    “集合众人的力量一起发展,比只有咱们几家要强的多。”周嘉妮道,#34;市里、县里收入高了,才会更重视,而重视之后就是大力扶持,比如说四通八达的公路,比如运输这一块,都会得到上头的扶持。#34;

    周嘉妮道:#34;要不咱现在直接去趟公社,听听翟主任怎么说?#34;

    “走!”张宝生现在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他没那么个脑子,就别否定年轻人更上进的提议和思路,积极支持就对了。

    翟项强的格局当然不会让他有张宝生那样的担心,他几乎瞬间就跟上了周嘉妮的思路,清楚整体发展比单腿蹦要强的多。

    如果能让别人

    把这个项目抢走,那也是他们大队自己发展不力,与公开的这个消息没有关系。

    况且,即使他们公开技术分享后不如别的区县、公社发展的好,那各地区也会记得他们西河公社、前进大队的好嘛。

    与他的名声上也是有助力的。

    翟项强也想事业更上一层楼啊,他的履历越好看,在领导面前的名声越好,与他的发展越有利啊。

    短暂开了个小会,商定好流程,他开始给县里、市里打电话。

    只是到了年底,上头的领导一个会接着一个会,行程都排的满,临时插这么个事进来,都得现根据行程来互相将就着选时间。

    但都没否决,说明认可这个提议,只是有点赶。

    周嘉妮的建议是在全市会议之前举行完,最好稿子能见报,这样不光开会的时候多一个谈资,领导们各自再去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一项荣誉嘛。

    她也知道有点赶,可去市里汇报工作居然没有小邱同志,她对象的履历上就少了一笔,怎么也得争取争取。

    如果在汇报工作之前实在调不出来,那也没办法了,上报纸的时候让邱则铭多存在一些也行。一直到中午,县里、市里都没有电话回过来,翟项强请他两人去食堂吃了顿饭。下午他有个会议要开,跟接线员交待了一声,翟项强去开会,周嘉妮和张宝生返村等通知。

    但跟他们透露了要开的会议内容:扩建小学,要从各大队招几名教师,前进大队这边可以通知下去让大家准备着了。

    张宝生心里惦记着小周同志的这个提议呢,所以对扩建小学要招老师的事反应倒不怎么热乎,平静的应了一声,还是遗憾着没接到上头的电话。

    可上头没信,他着急也白搭,甚至还安慰自己,今年的荣誉已经够多了,不够他们显眼的,即使这件事成不了那也没啥,等明年他们努力把出口的路子打通,还是整个公社的显眼包。

    这么一想,心情平静许多,往回走的路上问起周嘉妮:#34;小邱说过年要去见见你爸妈啊?#34;

    聊这事都比说公社要扩建小学、招老师的兴趣大。

    “嗯,过年他去省城过。等开春后不忙了,我去首都见见他爸妈,把这事定下来。”周嘉妮倒是在琢磨公社扩建小学的事。

    张宝生缩着脖子踩着车子,打心眼里替他

    俩高兴,道:“挺好挺好,小邱办事老稳,这孩子在对待这件事上,有心了。#34;

    知青下乡的事有些年头了,他们村这边暂时没什么幺蛾子,可别的大队有那在农村结了婚,回城后没了音讯的。

    嗯,张宝生觉得自己又领悟到了,旁的大队他不管,以后只要他们村的知青有想跟本地人结婚的,结婚前都得跟着去看看城里男方或者女方家里的情况,最起码知道住哪儿,将来有啥意外也能找过去。

    已经成家了的,他回头也提醒一下,趁着过年,男知青带着老婆孩子回去看看;嫁在村里的女知青带着男人孩子走趟娘家。

    谁叽叽歪歪,将来有回城资格他就不给过。

    “队长,刚才翟主任说公社扩建小学的事,你怎么看?”周嘉妮问道。

    对那个教师名额,周嘉妮也没那么渴望了,如今她的待遇比当老师还好。

    而且她还想到,这一世的轨迹弄不好也影响到了邱则铭,如今他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又是塑料大棚的主要负责人,他应该也不会去争那个教师名额了吧。

    周嘉妮轻轻叹息,对小邱同志来说,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张宝生正琢磨着主意呢,冷不丁听小周同志这样问,疑惑道:“怎么看?咱能怎么看,公社怎么安排怎么是呗。”

    西河公社就只有镇上有小学、中学,各大队还没有办小学的。

    周嘉妮笑道:“明年咱们如果能拿下出口任务,厂子肯定还要继续扩建,到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跟公社申请,咱们就着建个小学,让村里的孩子读书方便一些。#34;

    离的近的大队也能过来读书,比去公社近。

    张宝生车把一个打滑,好在顺利稳住了,他惊讶吸气:“建小学?“

    “对,建小学。”周嘉妮道,“临时动不了工,但可以提前考虑考虑,好好规划一下,找机会跟领导提提,领导那边也得开会讨论呢。”

    张宝生本来都被寒风催透了,如今一阵热血沸腾,身上又起了一阵热乎劲。

    这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可如今一步步被小周同志推着走,他连奖状都拿了,县里的报告做了,还有什么不敢想的。

    甚至迎着寒风大声道:“我觉得要提,就提前跟领导讲,不如直接把公社的扩建资格就给咱呢,这样

    也省的他们浪费材料。”

    要是等公社扩建完了他再讲,万一不批呢?或者批了他们建小学,公社扩建的屋子空了出来,那不是浪费材料嘛。

    早点说,让领导重新规划规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