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天幕中画面一转,出现的是一个如同放大的箭头般高耸尖头圆柱钢铁造物:“……3、2、1,点火!”随着倒计时点火,巨大轰鸣声中,钢铁巨物下方点火后喷出一大簇火光,同时箭头底部散射状冒出大量白色烟雾。

    接着这支“离弦之箭”一飞冲天!穿云破雾直冲云霄!

    直到飞出了蓝星之外,直朝月球而去,慢慢不断分离,形成一个小了许多的物体。经过漫长的调整,最终降落在了月球上!

    而随着小小的如小兔子般的钢铁器物缓慢行走,可以清晰看到月球表面。

    天幕中激动发声:“这就是月球的样子!月亮上没有嫦娥,但是人类科技发展之伟力,可以在蓝星上看清楚遥远月球上的画面!而这里是:公元2102年,秦朝立国是公元前221年,两千多年中的所有人类先辈们,我们在同赏一轮明月!”

    “月亮上虽然没有嫦娥,但是月亮见证了人类伟力,见证了人类所有的兴衰起落悲欢离合,也见证了几千年来的美丽诗词。”

    天幕画面中慢慢浮现出许多优美的诗词: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

    】

    [休息三分钟]

    早在天幕出现时就解释了这天幕不止本朝,所有朝代都能看到,而大家共赏一轮明月。

    这一番公元纪年让诸朝诸代都对自己所处时间和后世时间之间隔,有了清晰的认知,无不哗然又感慨万千!

    秦朝:我们是两千两百多年前的老祖宗?

    汉朝:我们是两千两百多年前的老祖宗?

    三国:我们是一千八百年前的老祖宗?

    唐朝:我们是一千四百年前的老祖宗?

    ……

    稍微知道历史,知道秦朝建国时间的百姓们,爆发了极大的热情来计算自己距离天幕所说的时间到底隔了多久。一些时常拜月的人则坚信不疑月亮上有月宫,月宫里有嫦娥仙子。

    不知道的百姓们也互相讨论,向着认识的读书人问去,平时两个少有交集的群体,此时也慢慢交谈起来。

    还有经常以月寄情抒情的许多文人墨客,一边哀叹不已,宁愿自己不曾看到月亮本身的样子,觉得好生破坏心绪,一边极为关注天幕放上去的月亮相关诗词。

    友人恭贺李白,李白回之一笑:“这天幕乃是后世之人,想必不少诗作已然失却,不然……”

    友人开怀大笑:“好你个李白,独你三首上榜,还不够么”

    已官至宰相的张九龄谢过了玄宗和一众朝中官员的恭贺,看着自己当年壮志难酬时所写诗篇,虽也对于自己名传千古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对大唐隐隐的担忧,对玄宗的无奈。

    多年官场坎坷,早已对官途看淡的苏轼对于诗作的上榜,洒然一笑。虽然政途不顺,但诗作名传后世也是极大的慰藉,想罢愉悦跟弟弟、家人、好友们书信几封。

    因安史之乱在蜀中漂泊已年近五旬的杜甫,看到自己和崇拜的李白共上天幕,也大为欣喜,多年奔波困苦好似抚慰了很多。

    又听得周围人群因天幕聚集,此时也喧嚣议论着“杜甫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吗,听说是很会写诗”、“杜甫大才啊”,还听得不少人打算进来一睹真容一探究竟。

    对于张若虚,大众对其诗词了解不多,识得他的人,也是疑惑是否是熟识的那个人。而张若虚虽不识杜甫苏轼何人,但张九龄才名远扬,李白亦是早有名作。能与他们共同上榜,竟为后世之人所知,也是大为讶然欣喜。

    而不曾写月,少写月亮入诗的文人们,不觉顿足捶胸,引之为憾。多大的留名机会啊,诸朝诸代的人都在看着天幕!

    君臣百姓们都议论着这些诗人是哪朝之人,发现是本朝之人后,不少皇帝令人下发赏赐,以褒奖其为国上榜争光。

    除了文人墨客对于诗词的热议,墨家众人、天文学者们,听天幕那句“人类科技之伟力”入耳,当真觉得振聋发聩。

    虽不知科技为何物,但是看到月球、飞出去蓝星等一系列无法想象的“科技”,还显然是人类创造的!

    时光和人类,千年间迸发出了如鬼神一般的力量!怎能不让他们心向往之!

    墨家巨子:“科技之力神鬼莫测,不知天幕何时才会解惑科技为何?”墨家众人纷纷附和,‘箭头’发射时,他们就很是好奇何种机关之术竟然能飞出蓝星,这时知道了是一种名为“科技”之术。

    嬴政刘彻李世民,对于月球上不存嫦娥一事,虽求仙问道之心再一步崩碎,很多则是惊叹于后世之“科技”。

    听得人类之力可达时,亦是觉得振聋发聩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