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视频感谢gb不标文案都被我创死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了解李贺的观众应该知道,红衣人这一段,是什么改编的了。】

    【没错,就是李贺的粉丝李商隐写的!】

    【李贺死的时候,李商隐才三岁,李商隐并没有见过李贺。】

    【巧的是,他们都自称是皇室的远房子孙。】

    【可能是血脉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李商隐从小就很喜欢李贺,搜罗抄录背诵,甚至动手模仿。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做《效长吉》。】

    【李商隐和李贺神交已久,成年以后去李贺的老家昌谷,想探寻这位前辈留下的痕迹。】

    【他到了李贺的老家,这个时候,李贺已经过世二十多年。】

    【李商隐碰到了李贺的姐姐。】

    【巧的是,李商隐娶的是王茂元家的女儿,而李贺的姐姐也嫁到了王家。】

    【所以李贺和李商隐不仅同样是李唐皇室的远亲,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李贺的姐姐告诉李商隐,弟弟李长吉没有死,只是被仙人接去天上了。】

    【李贺的姐姐说她是亲眼看见的,绝对没有说假话!弟弟就是被仙人接走了!并且详细描述了场景。】

    【李商隐把李贺姐姐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写成了《李贺小传》,里面的李贺被红衣人接到了天上。】

    【后来,《太平广记》按照李商隐写的小传,编了一个李贺入梦的故事。】

    【红颜易逝,才子短命。】

    【前面说了,王勃也是二十七岁死的。】

    【古代大诗人好像都有一个“七岁能写诗”的定律,现在来看,好像也有一个“二十七岁容易没”的定律。】

    古青青视频做得非常完整,选取最契合人物的纪录片,然后剪辑进去,再加上自己的讲解。

    当然,在她讲解的时候,这个视频并不是空荡荡的黑屏,也有来填充的素材。不然也太无趣了。

    比如现在,她刚好讲到了李商隐。

    画面上适时出现了李商隐的介绍,和《李贺小传》的原文。

    /gt;这样方便观众一边听她讲话,一边感受李商隐这位迷弟对于李贺的喜爱。

    氛围感唰唰地上来了。

    这时,视频中的一行字被红色的下划线特意标注出来。

    古青青说道:【这行字的意思是红衣人跟李贺说,天上不苦啊!】

    【所以后来就有人推测,李贺在临死的时候,应该过得非常痛苦。身体又不好,家里又贫穷,心绪又忧愁,他应该是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死的。】

    【问题来了,李商隐给李贺写了一个这么具有玄幻味道的传记,难道他真的相信李贺的姐姐、真的以为李贺成仙了?】

    【其实不然,李商隐在传记后面,写上了自己的感想。】

    【“天空碧蓝高远,天上真的有天帝吗?如果真的有的话,天帝那么高贵,天上肯定也有文采超凡的人,为何非要眷顾李长吉,而让他不长寿呢?”】

    【“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郎,为什么天帝重视他?世间的人却又不重视呢?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①

    【大家应该能看得出来,李商隐也不相信李贺是真的被仙人接走了。】

    【可是李商隐对李贺之死很遗憾。一是怨恨老天早早夺走他的性命,二是怨恨世人有眼无珠,对他的偶像不重视。】

    【对了,李贺除了李商隐之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粉丝,大家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唐朝大诗人杜牧。】

    【写《清明》《阿房宫赋》的那个诗人。】

    【我们现在把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其实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李贺。】

    【李

    贺死后,有人整理他的诗集。杜牧很喜欢李贺的诗,所以给这个诗集作序。】

    【杜牧说:“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他说,如果李贺没这么早死,再稍加磨炼一下,说不定就能超过《离骚》了!】

    【屈原在诗坛上什么水平,不用多说。杜牧直接把李贺抬到了外太空,可想而知他有多喜欢他。】

    在她说

    话的时候,李商隐的资料和代表作被杜牧取代。

    左边放着杜牧的画像,右边滚动播放代表作《清明》《阿房宫赋》……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李长吉虽然死得早,却开宗立派,一手缔造长吉体。在千年之后,依旧有人记得他并且怀念他。】

    【如果李商隐和杜牧知道,应该会挺高兴的吧。】

    .................

    真正的李商隐如今恰好在李贺的老家,准备收集资料,给偶像写个传记。

    李贺死后,诗文多散佚,资料也很少。

    这让很多喜欢李贺的人深深遗憾。

    一种浓烈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他要还原偶像的形象!

    这样后人看李贺诗句的时候,就能越发接近李贺了。

    当听到第九位诗人是李贺的时候,他激动得脸都红了。

    天幕真有眼光啊!

    李贺就该上这榜单!

    李贺这种诗风在整个大唐都很少见,即使有这种风格,也没有他半分精髓。他学了很久,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李长吉那种超出宇宙的想象力。

    李商隐默默想,偶像李长吉的名次低了!

    哼,要是他来排榜单,李长吉妥妥第一,绝对不会让他屈居第二。

    正当他有些愤愤不平的时候,听到自己和杜牧前辈居然被后人称为“小李杜”,顿时一惊,狂喜涌上心头。

    他又为自己青史留名而高兴,又为自己和杜牧齐名高兴。

    啊,他也很喜欢杜牧这位诗坛前辈。

    小李杜也有姻亲关系,杜牧是李商隐的表哥杜?的堂弟。

    李商隐情不自禁想起杜牧,有些惆怅,自言自语:“我们俩之前见过一面,我给前辈写了两首诗,《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司勋》,哎呀,他怎么一首都不回我呢?”

    “他看到天幕了吗?他知道了我们俩被称为小李杜了吗?”

    杜牧,我想跟你做朋友!

    .................

    青楼中,杜牧喝酒喝得正欢,兴至浓时,直接写下一首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出生名门世家,不缺钱财,很喜欢逛花楼。他也知道这样不好,自己十年时间都没所得,只得了青楼之间的名声,太可笑了!

    他想要的是封侯拜相,青史留名!

    可是现在朝廷朋党竞争激烈,他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十年了也不得寸进。一腔雄心壮志无处抒发。

    除了逛青楼,还能做什么?

    这时,他突然听见天幕说自己是大诗人。

    听这意思,他应该是靠着诗句青史留名了。

    他为留名高兴,却又有些无奈,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不是他想要的出名方式。

    他写诗只是业余写写,主业是当官啊。

    他想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比起“大诗人杜牧”,他更想听到“宰相杜牧”!

    他心情复杂之余,又听见自己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感觉自己深深被侮辱了。

    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怒摔酒杯。

    把旁边的歌女吓了一跳:“大人,出什么

    事了?天幕不是在夸你吗?”

    杜牧揉揉眉心,这种事不好跟外人说出口:“……没什么。”

    李商隐是刘?的人,刘?在牛僧孺手下做过幕僚,而杜牧是牛僧孺的人。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算是一派,不过是原先。

    第一次见面,李商隐就很喜欢他,给他写了一首诗。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夸杜牧是个欢场高手,特别会写悲伤离合,没人写得比他好。

    如果是旁人听了估计会很高兴,可是对于杜牧来说,这一下子,可算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杜牧是因为政治上不得志,所以才沉迷青楼,不得不写伤春

    悲秋,写些骚诗。

    结果李商隐还夸他写得好!

    杜牧心中腹诽,这个李商隐是真没情商。

    唐朝诗人经常玩和诗,你写一首,我写一首,感情很快就升温了。

    按道理来说,李商隐给杜牧写诗,杜牧于情于理是要回的。

    可是杜牧很不高兴,所以就没回他。

    谁知那李商隐没得到回应之后,也没感觉到自己不对,屁颠屁颠又给他写了一首拍马屁的诗。

    如果说第一首诗还能接受,那第二首诗就直接令人说不出话了。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杜牧你的诗写得太好了,你的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

    江总诗写得确实好,可是他是陈后主的昏庸宰相。每天陪着陈后主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政务。君臣如此腐败,国家日渐衰败。

    这大概就类似于,夸一个皇帝字写得好看,结果夸的是:“你写的字真像宋徽宗啊!你前世是宋徽宗吧!”

    直接就给杜牧气笑了,把人得罪的死死的。怀疑李商隐是故意在骂他。

    而且,李商隐还跟白居易关系不错,好到白居易说自己来世想当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还真给自己的儿子叫白老。

    可是杜牧非常讨厌白居易和元稹。

    他有个好朋友因为元稹阻止而当不了官,两人之间结下了大大的梁子。

    杜牧更是痛批白居易和元稹写的诗上不了台面。

    李商隐不知道他们之间有怨吗?

    还好意思来结交自己,他有脑子吗?

    杜牧想到此,叹了口气。

    不应该对李商隐要求太多。

    毕竟这位明明是牛党,结果又娶了李党的女儿,在两党之间反复横跳,把两派都得罪得死死的,日子过得和豪门狗血剧一样。

    出了名的“大聪明”,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小李杜……一提到他就要提起我?”

    /gt;“而且还排在我前面,唉,烦死了!”

    .......

    “小李杜”之间恩怨颇多,李商隐剃头担子一头热,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终究没有“大李杜”和谐。

    被无数人关注的李贺此刻正怅然若失地拿着纸张。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居然能被后人写出那种高度。

    化腐朽为神奇。

    诗句脱离了个人名利场,来到唯物主义辩证法上。

    可惜今生无缘得见。

    他正惆怅的时候,又听见天幕说他的事情,心中有些好奇,轻声自言自语:“只流传两百四十首诗?”

    “我放在表弟那里的诗,就不止这个数了。怎么流传的这么少?”

    老母亲安慰他:“现在各地乱得很,经常有兵乱,可能是他来不及带上那些东西吧。而且,谁知道你给表弟留了那么多首诗呢?”

    李贺

    自从听到那些对子,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整个人都焕发着生机,有了求生欲望:“等我好起来,我就去找他把诗拿回来,全部编进去,这样就不会丢失。”

    这样的话,流传到未来,也能给知己看见。

    这不也算是和诗吗?

    这时,那熟悉的女子声音传来:【李贺传下来的作品非常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唐人所写的《幽闲鼓吹》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

    【刑部侍郎李藩很喜欢读李贺的诗,是李贺的粉丝,自己搜罗了李贺的诗,想给李贺做一本诗集。】

    【他多方询问之后,得知李贺有一个表弟,这个表弟以前经常跟李贺互相写信,李贺给他写过很多诗。】

    【李藩就去找李贺的表弟,想在他那里找到更多的诗,编入诗集。】

    br/gt;

    【李藩一听,还有这等好事?】

    【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手上的诗全交给了李贺的表弟,然后回到家里静候佳音。】

    【结果过了一年,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于是找到李贺的表弟,问诗集做好了没有?】

    【结果李贺的表弟说:“我从小跟他一起长大,他傲得很,我很讨厌他,一直想狠狠报复他。他给我的那些诗,我全都丢到厕所里去了!”】

    【“你给我的那些诗,我也全丢了!”】

    【李藩气得要命,把他赶了出去,悔恨了很久。所以李贺传下来的诗句很少。】②

    【谁能想到李贺的表弟居然如此叛逆呢?】

    李贺:“……”

    李贺的母亲:“……”

    ...........

    古青青:【清代文人陈成曾经说:“昌谷之诗,唐无此诗,而前乎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

    【他只活了二十七岁,还未到三十而立,已经开宗立派,登堂入室,创立起了自己特有的奇诡冷艳的“长吉体”。】

    【光是这份特殊性,就足以让他上悠悠我心这里的十大诗人榜单。】

    【悠悠我心版唐宋十大诗人第九,李贺!实至名归!】

    紧接着,声音戛然而止,视频消散一空,天幕中只剩下一句话。

    “下段视频,将在五天后播放。”

    ............

    无数世界的人津津有味,讨论李贺这位才子的事情,争相背诵天幕收录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不是大唐人,此生无法跟李贺相见,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