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后续加第八位皇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天幕将马致远的诗以及秦观的诗都放了出来。秦观曾经写过,#34;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34;晁补之盛赞不已,称之为:#34;天生的好诗,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体会到其中的诗意!#34;

    事实上,这首诗的元素跟隋炀帝的重合程度高达75%以上。

    秦观的好友苏轼,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得那叫牙不见眼:“唐代诗僧说诗有三偷:最下偷语、其次偷意、最上偷势。这马致远偷了势。你恰恰做了最下。#34;

    秦观梗着脖子说:#34;能偷就是一种本事,多少人想偷还偷不成呢。#34;

    苏轼:#34;你这偷得有点明显。倘若那隋炀帝还活着,一定要找你理论。#34;

    秦观:“那倒不至于,他哪里会在意这点小事,即使在意,也要去找唐太宗啊。人家不仅偷了他的诗,还偷了他的国呢!#34;

    紧接着,天幕便说【隋炀帝曾经给朝中重臣杨素写过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一句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34;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给大臣写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隋炀帝要是打著作权官司的话,被告席或许会再加一员重量级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轻咳两声,掩饰自己被点名的尴尬。

    还不等他说话,武将秦琼性格很直,立刻替他说话:“未来居然有狗屁倒灶的著作权,未免有点离谱。这不是抄袭,这是致敬!#34;

    其他文武百官心中也赞同。古代没有什么著作权,洗稿不能算洗稿,抄袭不能算抄袭,只能说是化用。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反而引以为荣。

    写诗要从模仿做起!

    他话锋一转,好奇地问:#34;对了,陛下,你怎么连他给写给杨素的信也要看?臣怎么从来没看过呢?#34;

    唐太宗李世民正色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天下最了解某个人的人,往往是死对头。

    【文艺青年杨广总共留下了四十七首诗。他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是创作新声,拓宽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

    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唐诗拉开了序幕。】*

    【他自己很骄傲,曾经跟大臣说:“我的文采

    很好,特别会写诗,能做一个诗中天子。”可惜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非要去当皇上,活生生把自己给耽误了。618年,大臣发动兵变,隋炀帝被缢而亡,享年四十八岁。】

    隋炀帝位面。

    天幕的话犹如惊雷作响,炸得众人脑袋嗡嗡。

    天幕播放到现在,朝臣都掌握了公元纪年法,618年?那不就是今年吗?隋炀帝胸膛剧烈起伏,鹰视狼顾,扫视面前的大臣。

    到底是谁发动了兵变?!

    这一瞬间,他有些失去力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神游天外。

    他想起了父母,双目赤红,心中暗道:“父皇,母后,你们是不是后悔让我登基了?觉得如果当初选择大哥会不会不一样?你们想多了,大哥就是个废物。#34;

    大哥做得只会比他差。只要他在,大哥就永远翻不了身!

    古青青说起了杂谈:【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一个开发商正在建商场,工地突然挖到了东西。消息上报上去,考古学家来到现场,发现这疑似是隋炀帝和萧皇后的坟墓。

    问题来了,隋朝首都是长安,怎么这两位葬在江苏扬州?

    其实隋炀帝死后,他老婆草草将他下葬,然后不得不赶紧逃亡。唐高祖给他迁过坟。唐太宗又将隋炀帝夫妻二人的坟迁到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隋炀帝很喜欢扬州,经常过去玩。能葬在这里,想必挺高兴。

    唐高祖和唐太宗还蛮厚道,虽然抢了人家的江山,但是没有苛待人家的身后事。毕竟也是亲戚。

    隋炀帝夫妇二人还是以帝后的礼仪下葬。

    有意思的是,这个挖到隋炀帝陵墓的开发商叫杨勇。

    杨勇是杨广的哥哥,也是曾经的太子。他斗不过弟弟,被废了太子之位,过得非常憋屈。

    隋炀帝熬死父亲上位之后,矫诏赐死了杨勇。

    弟弟要了哥哥的命,同名之人挖了弟弟的坟,真是“兄友弟恭”。连专家都表示难以置信。】

    弹幕:(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哈哈哈哈哈哈太子报仇,千年不晚。)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人都傻了。

    唐太宗李世民愣了愣,思绪飘远,喃喃低语:“杨姓和张姓

    、王姓相比,算不上大姓,更何况还同名……真是报应。#34;

    概率这么小的事件居然发生。这里面说没点玄学,他都不敢信。现代人更倾向于巧合,比较迷信的古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