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应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给秦王政修宫殿娶妃嫔只是一个玩笑借口,实际原因是渭水北岸的咸阳宫历经百一十年,早就需要大修了。

    秦献公迁都栎阳,命大臣修建了栎阳王宫,后到秦孝公,他要迁都咸阳,便命当时的大良造卫鞅督建了现在的咸阳王宫。

    但凭空修建一座宫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建完成的,秦孝公临终前咸阳王宫都没有建完,新即位的秦惠文王都没有个正式的王宫来处理朝政,接见各国使臣。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这在秦鱼看来完全是一场大型的政治作秀,是做给所有的受灾百姓看的。

    在这个蒙昧初开的年代,一个国家的君王率领百官大兴祭祀活动,可以给他的百姓们带来莫大的希望,可以真正的振奋民心,会让他们相信苦难很快就能过去,他们很快就可以如往常一样生活了。

    所以秦鱼组织这场求雨活动非常卖力,不仅给大巫大觋们准备了丰盛的五谷和三牲祭品,还给他们定制了华美的巫觋祭祀服,专门让少府给他们定制祭祀礼器,总之,这场祭祀求雨活动怎么浩大怎么来。

    君王大臣们忙的不可开交,下属官员们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上层官吏传达命令,巡视地方,稳定民心,查看政令实施情况,遇到问题,务必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基层官吏要严格按照王令、郡令统筹粮草、征召民夫,向下组织民众,向上汇报成果,提出实际问题。

    这提问题也是一项本事,能提问题的,才算是真做事的官吏。

    此时此刻,秦法的严密性和可实施性就完全体现出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程度,秦法里都给你仔仔细细的写了出来,你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秦国下半年的日子是艰难的,数以十万记的关中老秦人在当地官署的组织下抗着?头、背着干粮和水囊涌入到咸阳内史地区,他们都是征召的农夫,需要到各大水利工地里去做苦役,但幸好他们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可以在没有收成的年岁里拿到足够的粮食,也算是幸事,所以他们都没有怨言。

    这些民夫基本上每一个都上过战场,受过军伍教育,是以,人数虽多,并不难管理。

    除了这些民夫大头,还有数以万计的健壮农妇也受到了征召,相比于下河、挖沟、夯土的苦役,她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她们会扛着锄头在炎炎烈日下清理地中的杂草,焚毁、掩埋因为干渴而死掉的动物尸体,清理城中堵塞的下水道,消除角落里滋生的秽物......

    每天都有看不到尽头的商队从函谷关、从熊耳山、从石牛道进入关中秦地,他们不仅运送来无数的粮草,还有数不清的药材......

    大旱之后必有大疫,关中旱地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清理起来,为预防旱后可能出现的大疫做准备。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的上郡大饥让秦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一口香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