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不是想种就能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帝和老臣们,包括司农寺少卿都惊呆了,这么高产?这是真实存在的吗?怎么可能?!

    但飞来医馆的农仙没必要骗人。

    司农寺少卿田进欣喜若狂,如果真的可以,大郢的粮食种植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润和帝一拍餐位板:“郑医仙,这些种子有多少,价值几何,开个价。”

    郑院长笑而不语。

    飞来医馆缺钱吗?

    不缺。

    缺食材吗?

    也不缺。

    但是,缺病人啊!

    润和帝急了:“郑医仙,你别不说话。”

    郑院长不紧不慢:“陛下,容我想想。”

    随后,郑院长、金老和小徐三个人先后离开抢《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种植,农场旁边就是农家乐,还是小学的课外实践基地,方方面面都做得有声有色。

    “郑院长,他们想种什么?”

    郑院长把翻译好的清单递给小徐。

    小徐看了一眼就开始摇头:“这边的气候与土壤,养不了茼蒿、茭白这些水边作物……”

    “小蕃茄和各种菌类,需要大棚,施肥控水种植技术要求也高,他们也种不了。”

    小徐说一项,划一项。

    译语人努力翻译和解释。

    润和帝和老臣们虽然知道“淮南为柑,淮北为枳”的道理,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么多不能种。

    划到最后,小徐的清单上只剩了三项,还给郑院长:“他们没有施肥、保水疏水的概念,也没有化肥、农药等必需品。种了也是白种,真的。”

    郑院长知道,这是事实。

    金老补了一句:“总有可以种的吧?”

    小徐点头:“按大郢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农民能种并且种好收好的也只有土豆、红薯和玉米。”

    “这三种农作物对水肥的要求不高,耐旱耐涝,红薯和玉米在高海拔地区也可以正常种植。收割方便,储存要求也不高。”

    “哦,发芽土豆有毒,不能吃。”

    译语人卡壳了,金老翻译得也有些艰难,上次农事是画师柴齐和魏璋一起翻译的,现在魏璋在国都城,柴齐进山去了,这可怎么办?

    小徐看着一脸茫然的大郢人,就知道他们没法翻译,看向郑院长:“郑院长,能不能让食堂送些玉米、红薯和土豆来?”

    十分钟后,三小篓玉米、红薯和土豆装在小车上,推进抢救大厅。

    食堂大厨们听说是解释给大郢人听的,除了送了生的,还送了煮好的玉米、红薯和土豆过来,每人一小盘纯属尝个味儿L。

    小徐拿出手机,播放一段高山的视频,指了指玉米和红薯,这图文并茂的说明效果非常好用,司农寺少卿田进看懂了。

    小徐又播放了偏旱高原的视频,同样指玉米和红薯;之后再放平原地区的视频,指向土豆。

    抢救大厅每个大郢人都领到了一份水煮试吃,包括司农寺少卿田进。

    每个人都认真尝了,红薯香甜、土豆软糯、玉米甜糯……只是水煮就这么好吃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