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晓诗揉揉眼,有点不敢相信。

    明明之前还是“命人讲”的,这次的意思是……要亲自讲?

    那行字还在那里,李晓诗眨了眨眼,生怕对方反悔似的,连忙重重一点头:“要!政哥哥您请!”

    什么先读课文……都再说吧!等始皇讲完再读,没准还会更加印象深刻!

    秦。

    刚刚讲完长平之战的王翦刚想去看他们陛下,才想起来这是在自己家里。

    王翦:……

    其他都在家里的臣子们:……

    天可怜见的,他们陛下为了大秦真的付出了好多啊!呜呜。

    嬴政单手支着下颌,视线放在天幕的少女身上,烛火下,他眉目间神色和缓,比平日少了许多凛冽。

    “欲说这次变法,须从徙木立信始??”

    【孝公和商鞅拟定了变法条目,忧心百姓不信任新条例,于是立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说若有人能搬动此木到北门,就奖十金。无人相信。商鞅就再加赏,提升到了五十金,于是有人尝试,就此拿到了五十金??这是变法前,为自己立信的举动。】

    李晓诗听不到嬴政的语气,但看着这些文字,她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百姓们竟然不相信官府的政策,官府想要颁布为提升大家生活水平的新法令,竟然还要用这种手段来给自己树立形象,真的……”

    嬴政也没想到李晓诗的注意点在这里,他以为李晓诗会感叹于商鞅的才智。故而略略一挑眉:“为何这么说?”

    李晓诗摇头:“法令,应该是谋求幸福的工具,如果是好的法令,百姓们拥护它、保护它、生怕它被废掉还差不多,怎么会不信任它们呢?而如果法令是坏的,那百姓们当然不想要,就算官府再有什么方法,事实放着,百姓自己就能看到好坏,信了又有什么用?其实法令这种东西,时好时坏,百姓自己就应该有判断力,如果是好的,他们自己就应该遵守,为什么还会不信任?看到好的法令,还对官府对法令产生怀疑……那也太愚昧了。”

    李晓诗又摇头,“商鞅变法的法令,都是为了国家提升实力的,也是真的能让百姓吃饱的,结果他还是要这样煞费苦心地立信……几千年来都这样的话,也难怪最后会……”

    会什么?

    上次“史书”末尾发生的那些事吗?那些令公元纪年变成华夏纪年法的事吗?

    帝王皱眉,臣子凝思。

    李晓诗呼了一口气,看向镜头,语气郑重,“所以,我说一句题外话。前辈们,统治者们,如果你们有时间了,请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让老百姓们都做笨蛋,对你们的国家,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嬴政也渐渐拢起眉心。

    秦自孝公商鞅变法起,就一直是以法家治国,法家政策中特别点出的一点就是“愚民”,而李晓诗说,让他们好好想想,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还用想吗?

    一个十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丁?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岁少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