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节课我们还是要分成三个部分来拆解。”

    李晓诗坐正身子,肩背挺直:“分别是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刘秀心里彻底平衡了。

    虽然比不上秦和西汉,但东汉的兴衰好歹也是占了一整课的,这同为“东”的晋竟然就一个小部分。

    当然,晋是什么东西,跟大汉是没法比的,不过这也不影响让他心里有点熨帖。

    “我们之前不是提到过一句诗嘛,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这首《乌衣巷》是唐朝诗人的一首诗。这一句其实本身就和东晋这个朝代是紧密相关的,这里的‘旧时’是指东晋时,这里的‘王谢’也正是东晋的王谢。诗的意思我就不用说啦,大家应该都比我懂诗。”

    李晓诗的自我认知很清晰,接着说道:“那么这个王谢是怎么回事呢???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北方战火纷飞,百姓流离、江南地区却相对的很是安宁,而且还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为以后华夏的经济重心往南偏移奠定了基础,又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种变化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高高兴兴捧出了珍藏的字帖。

    对,说吧,说说这个王家都出了什么人!

    “上节课提到了,内迁的匈奴人彻底灭掉了西晋,这是在公元316年的时候。当时朝廷灭了,可西晋王朝那么多上流社会的人,那么多的王公贵族,那么多世家大族??国家灭亡的时候,就算普通百姓会死,皇室的人会死,他们也是不会轻易被肃清的。但就算不会被灭族,守不住钱财、命在刀边悬着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于是很多很多人开始往南方迁徙避祸。”

    “因为这些人都是衣冠楚楚宽衣博带,所以又有衣冠南渡的说法。”这一点是老师给补充的,衣冠南渡听着耳熟,不过以前李晓诗还真没想过它指的是什么。

    “而且西晋当时分封,有很多同姓的王在外边,八王之乱不也就因为这个才引起的嘛??在那些王里,有一个镇守在长江、嗯…江水?下游的皇族,叫做司马睿的,他好像也参与了南渡吧,然后在公元317年重建了晋王朝,都城定在了当年东吴的都城,改做了建康,历史上称这个晋朝就是东晋。”

    “也就是说,东晋虽然和西晋在政治中心上是一南一北,但并不是北晋南晋,是东西晋哦。”

    想想同样被分成东西周东西汉的,观众们自己心中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洛邑在镐京东边,所以是东西周,洛阳在长安东边,所以是东西汉??虽然这建康里洛阳南北上差了点距离,但建康确实比洛阳要靠东,所以这样说东西周也没问题。

    只不过这东西晋好像和东西汉没法比,东西汉再怎么东西,人家也都只是换了个都城,国家还是个大的国家,大一统的,这东晋放弃了一半的疆土和百姓,只为了逃命在南方偏安一隅,这可差远了。

    李晓诗也低头看了眼课本。

    晋元帝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丁?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睿,课本上是只说他是镇守长江下游的,没怎么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