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八十五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开皇十九,也就公元599,这个人在武功的李家别馆出生了他就任隋朝官员的李渊、的第二个儿,后来的太原公,李二公。”

    “在这位公四岁的候,有自称会相面的书生来到了家里拜谒李渊。在他看到了李渊后,当就对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也就说,‘哎呀,您贵人啊!而且家里的儿也显贵之人!’”

    到了讲故事的部分,李晓诗讲得很顺溜,自己也很开心:“等见到李渊家的二公后,这相面书生更惊讶了,又对李渊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几冠,必济世安民矣!’也就说呀这个孩有龙凤的姿容、天日的样貌,之后一定够济世安民啊!”

    “后来等到书生离开,李渊担心这个人出乱说会给家里带来灾祸,就派人灭,结果没找到人,他觉得这个书生一定仙人,所以就采用了这个书生的评价,给仅四岁的二公起名叫做‘世民’这也就我们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

    听李晓诗这么个小姑娘一一个“我们世民”“世民四岁的候”,李世民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就吧,夸可以夸的,听着也舒坦,……嗯,谁懂啊?

    这么老大个人了,还要被一个小女孩儿把幼的事提出来讲,怪自在的。

    两侧贞观众臣们倒听得津津有味,个个兴兴,一脸欣慰,与有荣焉似的。

    李晓诗:“那我们的唐太宗此还没有登基,也没有及冠,还没有成,他还唐太宗,他也大唐陛,他现在只一个二公。”

    “李世民幼就天资聪颖,机智敏锐,看待事情十分有眼光、还很果敢刚毅,拘小节。像这样的一个少人,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没有人够估量。”

    ……怎么估量?

    就算以前估量,现在也了啊!

    尚还轻的李渊瞅着刚出生尚在襁褓里的二儿,欢喜又忧愁。

    这可未来缔造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啊。

    既然天幕已经把他会在隋末参与叛乱、并成为了接替隋朝的唐朝皇帝之事说出来,那现任皇帝、杨坚,他肯定会轻易放过他们家的。

    而就目前而言,现在想要起兵反隋根本行通的,当政者杨坚,又隋炀帝那个目空一切的傻,李氏可反叛的。

    就算起兵,也一定会被迅速镇压,更别说只要动脑想想就道几乎可有人会来响应他们了即便他李渊之后的大唐皇帝,即便他们李氏之后三百天的主宰。

    这次的天幕对他们而言,劫,大劫。

    李氏一定会遭遇灭顶之灾的。

    ……

    看看襁褓里对世事尚且一所的二儿,李渊蓦地长长叹了气。

    有了隋炀帝的“光辉事迹”在前,又有“必将济世安民”的小“二公”在后。

    为什么他总觉得,李家的命运会因为这个小婴儿而走上一条截然同的道路呢……

    陛、隋文帝,杨坚他

    嗯……

    很难说啊。

    听听天幕之后怎么说再看吧。

    “四岁就有这样的奇遇,那这位李二公的传奇,从什么候正式开始的呢?”李晓诗晃晃头上的珠花,道,“其实早就开始了,李世民少从军,从此,他的光芒就没有被遮挡过,一路大放异彩。”

    “我们现代的话来形容当早亡的小霍将军人生履历会说,‘小说都敢这么写’的开挂人生,这句话用在咱们李二公身上同样合适。有很多人说,纵观李二公的这一生,完完全全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没有虚度任光阴的一辈’。”

    “大业十一,隋炀帝在雁门受突厥围困,李世民当受到了招募前往救援,他从容献策,步疑兵之阵,几乎费一兵一卒就吓退了突厥,救了隋炀帝。”

    “这一,他十六岁。”

    十六岁,仅仅只比李晓诗大那么三四岁。

    即便等到李晓诗十六岁,那十六岁的她依然会处在温室的象牙塔中、受任风吹雨淋,被精心浇灌呵护的花朵;而李世民,早已身在军营,出生入死,并以智计退敌大军,初露锋芒。

    秦。

    蒙恬撇嘴。

    十六岁怎么了,他们家陛还十三岁就登基了呢。

    就十六岁献计救了皇帝么,至于这么夸么,都“千古一帝”,谁还比过谁了似的。

    嬴政倒没想到这方面,他正专注地听李晓诗说那位满分皇帝的事迹。

    之前丝绸之路的特色课,作为“千古一帝”,其他人员似乎都默认了他和刘彻李世民自成一团的,而事实也正如此,只有一个层次的人才有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