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九十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隆基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他知“粉”是什么意思,李晓诗前曾说到过“秦始皇有很多粉丝”,其实粉是什么黑是什么无所谓,因为所有人希望他“早死”,这一点他可是听得白白的。

    他也知后世人对皇权没有敬畏心了,再没有敬畏心,也不能这样恶毒盼望别人早死吧?

    李隆基扪心自问,实在不能理解,他一个君、虽不能拍着胸脯说一定比秦始皇比太宗更“伟大”,政绩也绝对不错,那些人凭什么盼着他早死?

    还有,晚年昏君?他不相信。

    怎么可能呢。

    李隆基视线牢牢锁在小天幕的李晓诗身上。

    这死丫头到底想做什么?存了什么坏心?

    她是武则天、还是太平的“粉”?

    是来为那些女人说话,想要篡取李唐江山的吗?

    李晓诗完全没察觉到,她已背负上了另一些空中的、来自好几个李隆基的猜疑。

    她正合上课本,把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从手边抽起来,放到了最上边一层,低头看了好几。

    “刚刚有观众问我,说想了解一下李隆基是怎么才在‘皇位斗争’中获胜,登上皇位的,那这节课的内容也说完了,咱们就来简单聊一下吧。”

    李晓诗提前给大家预防针:“我知的也不是特别多,我不是专业的,只知大概,所以咱们随便说说,主要是理一个脉络。要是问我更细致的比如‘政变是在哪一天’‘什么辰’类的,我可是不知的哦!更不会回私信哈。”

    太平公主知这大抵是说给自己听的。

    李晓诗一直以来展现出来的,应该是不愿意过多干涉这些“内部争斗”的旁观者。

    她从来扮演的更倾向于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多数候,她哪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发点和最终着落点也是为了百姓。

    她好像对他们这些“统治阶层”没什么“好感”,就算是像秦皇汉武那些,被她称赞过的,公开说过“很喜欢呀”的,也从来没有偏心忽略过失和掩盖批评。

    连太宗和母亲那样“华夏唯一的女皇”也被她批评了呢所以太平公主很配合,听完李晓诗的话,立刻就向天幕表态了,表示自己不会问那些,也不会发私信。

    本来么,她就只是想知李隆基这小子到底做了什么,也不算拦着李隆基知。

    虽然她此能够了解到李隆基会什么手段,他也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以后会做什么后、就提前进行部署或调整战略。

    而且现在大家知了他以后会带领大唐蒸蒸日上,想来这小子也更好收拢人心了无论如何,他们两者还是要正常斗争的。

    谁也不会想着去依靠天幕作弊捷径,毕竟是李家内部的争斗,凭本事凭手段、还是要看各自水准的。

    “丑话说在前边”的part过去,李晓诗手指点在笔记的一段前,点了点头:“要说李隆基登基,还要从武则天的去世开始。我们前说过,武则天在病重的候把皇位还给了唐中宗李显其实,那并不是武则天主动还的。”

    李世民眉毛一动。

    这……是说武氏不愿意把皇位还回来?

    这不合理吧?

    她已把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了,不就已表了她算归还李唐江山么,怎么会不愿意呢。

    而且李显已是皇太子,等她去世,李显不就自然而然是皇帝了么?

    她不可能还想着把皇位给武氏家族啊,要是算给,那早就给了,还特把李显接回来?

    所以啊,已在那种候了,武则天怎么可能还有别的想法如果真是这样,在接回李显、封李显为皇太子,结果自己和武氏一族还有异心的话,那她死后,武氏家族岂不是会立刻遭到清算?

    按照天幕这一节课内对武则天的讲述,按照他从中描绘出的武则天这个女皇的形象,她不可能这么糊涂啊。

    武则天当然不可能那么糊涂,还想着把天下给武家。

    她也不是完人,她也会犯其他的错误。

    “她是被逼着退位的。”李晓诗,“武则天晚年也和大多数皇帝一样,变得耽于享乐。于她的两位男宠插手朝政,且行事过分,当就发生了一场政变、在武则天生病的候,逼迫她退位,传位给李显。”

    “武则天退位后,也不扮了,面容憔悴,完全没了前的风姿。一次,她对李显说:我把你接回来,原本就是要把位置给你的,可是他们这样逼我,把我弄到这里来。李显很惭愧不知是不是这个的原因,在武则天死后,李显没有对武氏族人进行清洗,甚至依旧在重武氏族人以及武则天的旧人。”

    武则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