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要说起宋,就还得

    ”

    李晓诗道像个说书人似的,用鼠标在

    了个范围出来,在正式切入本课内容前又多加了

    两句其他的内容。

    “这里被我们称为燕云十六州,是以幽州云州为

    么要说起这个部分呢,其实

    在五代十国的候,身为唐河

    兵反唐自立,求了契丹人帮忙。在契丹

    人出兵,

    照契约把这片地献给了契丹。”

    晚唐以及五代

    众们虽然不明白这明明是说宋、李晓诗却为什么要说起

    这个,但这

    话蹙起的眉头。

    “燕云十六州”的位置、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根本不用李晓诗特别再点出来,这种地,在战略意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让他们来看,那简直是一目了然。

    她刚刚说什么?

    把这地直接割让给了契丹?

    契丹是北边那个着“辽”的、占据着广大疆域的政权吧?

    把这么重要的位置拱手让给契丹??

    而五代十国的朝代,尤以北宋的将士们为主,听到这里,更是深深地叹气。

    李晓诗道:“石敬瑭的这个操作,让北宋的政权在边防上被威胁困扰了一百多年,但我们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个,而五代十国期当的周皇帝柴荣、那位曾立志‘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周宗,亲率军队大征,北伐辽国,打算一鼓作气收燕云十六州,并且一路连下城池,一个多月的间,就连续拿下了关州十七个县,马上就到了幽州城下。但他的十年大计却注定不能顺利达成了,因为他突然生起了急病……”

    续大家都知道了,前曾说过,这位周宗十九岁就急病去了。

    不由地又是一串哀叹惋惜。

    听前次课对这位周宗的描述,他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为君了。

    在那样的乱中,能够成功站住脚,把礼崩乐坏的乱象整治、肃清,使得河山政治都焕然一新果他能活着,慢慢来的话,能不能真的一统全华夏暂且不谈,但被五代十国那样一个环境荼毒的江山一定会越变越的。

    就是惜了。

    柴荣却很平静,人生老病死都是命数,遗憾是肯定会遗憾的,但现在又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所以也没前那样震惊和痛苦了。

    何况无论何,有天幕的出现,带来的影响也是面面的,这次一定不会和那候一样了,不是么?

    “在周宗去前,为了确保自己的七岁儿子能坐稳皇位,他把自己一向很器重的赵匡胤调到了统领周精英军队的殿前都点检一职这个职位有的人是和禁军统领很像的一个职位,但不管怎么说,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前赵匡胤就一直很受重用、也很受士兵们的敬重爱戴,在升职外加新皇帝继位,他的受重用程度更深了。”

    察觉到自家老板在听到“更受重用”看过来的意味难辨的眼神,赵匡胤真的觉得压力深深。

    救……

    “公元960年,朝廷收到了北辽国南下入侵的消息,周朝廷一片混乱,太等人召集众臣商议,最决定让赵匡胤带兵前去抗击。赵匡胤起初并不愿,来提出了要带走全部禁军的要求当朝野上下都有传言,说点检做天子,传赵匡胤要反,但赵匡胤依然选择这样做了,并且加紧间布置一切。”

    柴荣又望了一眼赵匡胤,似笑非笑。

    赵匡胤微垂着头扮演木头人。

    木头是感受不到视线的,嗯。

    “太和皇帝最还是选择答应了赵匡胤的条件,允许他那样做了来,在这位周大将军带领军队走到陈桥驿的候,据说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然醒来发现自己身上被部下披了一件黄袍、黄袍,自唐往,就是皇帝衣袍的象征了而他的部下更是直接跪下口称万岁和天子。赵匡胤大惊失色,但在部下的簇拥下,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场变故,这场兵变也就是历史上陈桥兵变、以及黄袍加身的典故。”

    天幕外,有小孩儿奇怪发问:“为什么会答应啊?不是都流传他要造反了吗?”

    旁边有村中的老先生摇头,捋着胡子给周围围了一圈的小孩儿们充当二次解说:“这位大将军能会反……是一定发生的事么?”

    小孩沉思一会儿,摇头:“……像不是。”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北的辽人要打下来的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