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耶耶,我…

    ?

    十万?

    辽给宋吗,那怎么感觉句子说得有问题呀,李晓诗

    ?

    李承乾脸上满满当当的疑惑,有点迟疑地开口,把祈盼的目

    李世民:“……”

    好思啊儿子,你家耶耶我也感觉我的解出了问题。

    然怎么会为宋朝给辽国三十万呢?

    明明再打下去九成宋赢的局面。

    听过输了割地赔款的,没听过赢了还赔款的。

    一定听错了。

    错了,对李晓诗没有影响的,用平静的口吻阐述着实:“宋朝和辽国的澶渊之盟自此签订。”

    “条约内容有许多项,首先宋辽双方都撤军。

    赵匡胤点头。

    和谈嘛,撤军应该的。

    然后呢?

    李晓诗:“然后有约定,宋朝和辽国从此成为兄弟国,谁兄谁弟按照两边继承人的年纪论。也就说,在宋真宗比小皇帝年纪大,那就宋哥哥,等宋真宗去世了辽国还小皇帝在位,宋朝新的皇帝宋真宗的儿子侄子之类的年纪小的,那宋朝就变成了弟弟。”

    嬴政微垂着眼在徐福申请出海准备物资的经费条子上打了个对钩,这跟着李晓诗学会的简单便捷的批阅公文的方式,用一笔,顺便盖个他的私章,这种程度的“文件”就能直接批下去了,省时又省力然后摇了摇头。

    兄弟国。

    这也纯粹就说得好听了,这三个字给朝廷带来的什么呢?

    李晓诗曾言道,自秦汉之后,华夏大地有一个正统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观念但,天下政权四立,宋这个谓的“汉人政权”,趁这时候想方设法地证明、确立、及坐稳自己的唯一“正统性”,想着完成“大一统”也就罢了,反去上赶着跟“数民族”成为立的“合共存”政权……简直没出息到一种地步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想跟他们称兄道弟,把国家灭了,吞进来,成为自己的子民,再随便地对他们好,到时候论想拨款还想给额外的支持,也更合一些?还没人会说闲话都成自家人了,关照一点,让他们早点融入我们的大一统国家,更有底气和说服性?

    天下一片混乱群雄起时还总有英雄想着统一呢,怎么到了这时候,明明有这个条件,却愿去做?

    看透。

    始皇帝:和这些上进的皇帝们有代沟。

    “上进的皇帝”定下的澶渊之盟还没说完,李晓诗还在继续补充:“除此之外,宋朝每年给辽国岁币三十万、其中包含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总共三十,这也开了宋朝‘岁币’的先河其实宋真宗一开始的心预期百万多岁币,在听到有三十万的时候还高兴已,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情,且在他当时看来,这简直兵血刃地解决了辽国这个大麻烦的邻居,件大功德大好。”

    赵匡胤:……

    嗯,真的天大的功德。

    这功德大到你伯伯在就想把你小子叫进宫打一顿。

    给辽国岁币吧?跟辽国称兄道弟吧?能耐了哈?怎么去跟西夏也称兄道弟呢?:

    李晓诗:“然后还规定在两国边境地区设置榷场榷场,就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场,平时官府和商人们在这里进行商品的交换和购买、互通有,这就被称为榷场。”

    “当时宋辽之间的榷场贸易量很大很大,宋每年都会从榷场购买辽国数万羊,且辽国在发生旱灾的时候也会通过榷场向宋的官仓购买数万石粮食。榷场的建立,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好处的。”

    那这个榷场,就“互市”么?

    好处归好处,这个大家都懂,但问题这加在战胜后的条约里的,就有点那么对味儿了吧?

    你们战胜的一方,怎么说也得从这个榷场的交易里给自己搞点利益吧?比如趁机在税上做点文章啊之类的……很正常吗?

    结果你们的战胜后又给钱又给开互市贸易,真结为兄弟了啊这?

    诸天万朝各个位面同朝代的观众们都被这个澶渊之盟的内容搞沉默了,沉默过后,想想这一开始开口就打算给百万岁币的皇帝和朝廷,一时间竟也觉得“很合”“能接受”了。

    李晓诗:“因为澶州在曾经被称为澶渊,这次的宋辽盟约又叫做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的和平维持了有差多一百二十年的时间。”

    朱元璋啧啧称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