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资治

    ,第二课就已完美结束。

    不过这次

    具体界限分得那么明确,在李晓诗概介绍了一下“史学双司马”真的纯属

    巧合之后,李世民非常

    部分。

    “在直播开始之前,我与始皇

    内容,其中有提到过、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

    重

    想必有不少人知道,印刷术并不是宋元才独有的,对么?”

    什么是明星效应,请“明星”来

    显地出来了。

    在李世民抛出一个稍微带着点疑问的问句的时候,弹幕上跟他互动的人就刷刷刷地涌出来了,好像生怕他们不赶紧来捧场那他们心目中最好的皇帝陛下就会被冷落一样。

    这会儿,回答他的弹幕消息就层出不穷。

    【是的,我唐也有印刷术】

    【当然不是宋元独有的,我唐就已有了!】

    ……

    也有懂行的人在琢磨:

    【这个好像在隋朝时候就有了】

    【就是刻板然后印墨吧,确实是隋唐就出现了】

    ……

    李世民含笑点头:“在华夏,隋唐时期就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在之后的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印刷就更盛行了,只不过因为刻板既费时间费材料和钱,而且每次刻好之后这个板只能印出一种书籍来,所以仍旧是个小范围使的技术,并不能让各种各样的书籍随时量地印刷下发放到民间,到了宋代时,一直以来在探索的印刷术终于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了。”

    “活字,顾名思义就是活动的字。”在李世民说这些的同时,他手边也多出了一个没有盖盖子的小木盒,他从盒子中拿出几个小的方块,旁边的嬴政和刘彻也不由地转来了视线

    他们也没见过这些东西,甚至连印刷术没见过呢。

    也不奇怪,毕竟谁不知道秦汉那时候还是竹简记录文字呢,在幕出现之前,在他们还没有纸的时候,秦始皇每批阅文书是按照斤算的,东方朔向汉武帝自荐也是拉的整车竹简笨重的。

    而今,秦汉是有了纸,朝廷也在推广纸书写,但就算这样,纸的造价下了,书也一样是贵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卖书就有人写书,可会写字的人不多,学习写字,那就得读书,但想卖书,就得有人来抄写书,抄好了才能拿出卖,这就是死循环了再说了,秦汉这个时候,谁家读书人是缺钱的?会为了赚钱抄书卖呢?

    这个“印刷术”就很不同了,这可是实的东西。哪怕是雕版印刷术,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处的。

    像是秦朝,就完全可以花量时间刻印秦律和结合幕“现代文字”改良后的秦小篆入门认字书籍,就这么两套书,量的发行,总比让那些识字的贵族子弟一个村一个村地跑着翻来覆念秦律效果来得更好吧?

    最起码,这样有了书,就多少可以少念几遍了,是吧?……咳。

    至于这个活字印刷,他们只有在看课文的时候了解了一点,却没有见过实物,没想到李晓诗还给准备了几个字块来,于是几人就凑了过,研究起了那“活字”。

    李世民也想研究,但他还说课,只能一边给两位同时发字块,一边假装不在意地淡定道:“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一位叫做毕的人发明的,他的是胶泥刻字,再火烧制,让这刻了字的泥块变硬,从而达到能够印字的求。不过这的字块不是最初的‘字模’,”他指指嬴政和刘彻手的字块,“这是后来匠人们改良发明的木活字,和最初的胶泥模是有一定差的。再到后来,元代的时候,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的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有了新的创新,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再后来,铜活字印刷也出现了。”

    李世民说到这,抬眼就瞧见了李晓诗举起的牌子:

    【课后抽奖,奖品中有《农书》】

    他手一捏,字块差点被他蹭掉一层。

    而李晓诗也发现,另外两个正研究字块的人也突然齐刷刷抬头看向了她,皆是目光炯然。

    李晓诗:……

    她低下头,重新写字。

    【也送给们】

    【再加一本这次课文出现过的的书,自选!】

    好么,这气氛才一下子皆欢喜了起来。

    李世民也满意,他侃侃道:“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写了《梦溪笔谈》,囊括了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还有各种科技方面,在华夏科技史上占有重地位。这本书中,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