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虽然他也是很想给霍善几人讲课,可也能看着几个孩子就这

    么转身跑远。

    司马迁提醒太子刘据:“殿下,朝阳侯他们到了。”

    太子刘据一早见到司马迁也知道自要上课了,心里正闷闷乐着呢,根本没注意到霍善他们的到来。听司马迁这么一说,他转头看向门,高兴地招呼他们赶紧来。

    想着要逃课结果逮个正着的霍善见太子刘据见到他们后这般开心,能乖乖去坐到自的位置上。

    趁着司马迁没开始讲课,霍善和太子刘据说起自原本的计划:“本来我们想喊你一起去捡栗子的。”

    太子刘据在认识霍善前很少干这些小孩子爱干的,但这几天他和霍善他们待久了,莫名也觉得自拿竹竿打枣子以及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这些很有意思。概是要家凑到一块热热闹闹地玩耍,管做什么都很开心。

    像刚才他觉得要上课挺郁闷呢,见到霍善他们又高兴起来了。

    难道这便是血脉相连的亲缘关系?

    太子刘据想了想,觉得止如此,得是有霍善才连上课都变得好玩起来。

    太子刘据道:“我们一学快点,散学后便能去捡栗子了。”

    霍善听后觉得也是这个,便转头催促司马迁快些开讲。

    司马迁很快让霍善解什么是春秋笔法。

    太子刘据此前开始学《春秋》,所以司马迁是跟着太子刘据的学习度来的,接着给他讲起了鲁桓公时期的。

    鲁桓公是弑杀了鲁隐公继位的,所以按照《公羊传》的解读,鲁桓公这分记载基本都暗含讥讽。

    比如桓公三年末尾特意记了两个字:有年。

    一般别人都是记“有年”,也就是今年粮食丰收的意思,结果他是个“有年”就记了下来。意思是对于这位桓公来说,粮食侥幸小有收成就很值得高兴了!

    这就是读书人惯用的讥讽手法了,看起来是在夸你,实际上是在骂你。

    司马迁继续给霍善几人解读《春秋》里头言简意赅的记载。

    比如这个“春正月卯,”又是为什么记下来?

    古人很注重祭祀,四时祭祀都有自专门的名称春祠、夏、秋尝、冬。

    仅名字同,供奉的东西也同。

    像春天来了,万物萌生,便该供奉韭菜和鸡蛋。

    所以你搞的到底是春祠是冬,有文化懂礼仪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来。

    这里写的是“春正月”,记录的却是“”,讥讽意就很明显了。

    冬天刚过,才入春你又,要么是你没文化胡搞瞎搞,要么是你心诚胡搞瞎搞,自选一个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到底是自国家的君主,骂又能骂,打又能打,我们这些读书人能怎么办,能暗中从各种角度把你从头到到脚讽刺一遍了。

    霍善:?????

    读书人心真黑!

    中场休息期,霍善便和太子刘据讨论起来:“秋天也有韭菜,等锅做好了,我们吃韭菜炒鸡蛋!”

    这是李时珍昨晚给他介绍的,他说锅仅可以用来炒栗子,锅可以炒的东西可多了。据传有记录以来的第一种炒菜,就是《齐民要术》中的炒鸡蛋!

    司马迁:“………”

    敢情你听了半天,就记住了韭菜和鸡蛋?

    司马迁的好奇心也勾起来了,忍住追问:“炒是怎么个说法?”

    这个问题霍善恰好也问过,其实相比于用在菜名上,炒这种做法经常用于食材和药材的加工。

    同药材有同的炮制方法。

    许多药材须得炒制过后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药效。

    在食材加工方面用处就更了,据说明代士兵带的军粮就是把各种“炒面”带在身上当干粮,饿了要抓上一把就能吃饱,嫌弃太干了能取水拌好了吃。这样的军粮仅携带起来轻便许多,吃起来也方便许多。

    要说非常好吃那可能言过其实,但总比背着袋袋的米粮并且得生火煮熟才能吃上要强。

    是磨面这种加工法在民太流行,所以炒面粉自然也无从说起。

    提到炒锅的用法,霍善那叫一个滔滔绝,把自知道的都讲给太子刘据几人听。

    听得太子刘据一阵恍惚。

    越听越觉得炒锅这东西乃是利国利民的国利器,汉没有它着实太可惜了。

    ……他是是应该去建议父皇集中力量造锅?

    司马迁也听得一阵恍惚。

    听霍善这么说,这韭菜炒鸡蛋好像确实挺重要的。

    师生几人的心都飞到了别处,课自然也讲下去了。

    太子刘据提议去寻刘彻说说炒面的妙处。

    就是多用些驴子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