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怎么治而已。”

    这是大实话,他可是能共享李时珍他们的医案的,别人一辈子能接触几千上万个患者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医家了,而他可是通过李时珍几人一口气拥有了好多好多直面各类患者的经验!

    更别提许多疾病接触到一定程度还能跨越各个时空去探索相关疾病发展史了。

    只是他一个四岁小孩,一脸谦虚地表示“无他,唯手熟尔”,难免就给人一种……“你还不如说你自己天资过人呢”的感觉《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感觉!

    毕竟在正常情况下,四五岁大的小孩就算能接触患者,又能接触多少个?你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单论经验连人家四五岁的小娃娃都比不过,你还敢出来混?!

    众同行灰溜溜地走了。

    霍善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是怎么了?

    他说错了什么吗?

    霍善一脸迷茫地看向钱乙。

    钱乙向来是喜欢小孩的,面对孩子时格外有耐心,更别提面对霍善这么个聪慧过人的“小友”了。

    钱乙摸着霍善圆溜溜的脑袋说道:“你没说错,若是他们肯潜心钻研各类医案,绝不会用同一个方子去治三个病症完全不同的患者。”

    就算是在京师这种医家众多的地方,小孩子生病想找到靠谱的小儿医,比之巫医请神的成功率也没高出多少。

    其实钱乙并不难请,只是他的官职摆在那儿,一般人都不太敢登门罢了。只要别人来请了,不管患儿是不是霍善所说的“坏病”,他都会登门去看看。

    可惜他终归还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就算他愿意每天出诊也治不了多少人。

    这也是钱乙常年闭门著书的原因,他想把自己生平遇到的医案给归纳整理出来供后人参考。

    霍善跟着钱乙归家的路上,被路边卖夏饮的店铺吸引了。

    入夏后,开封街头买饮子的店就多了起来,正是南宋那本《东京梦华录》所说的“初尝青杏,乍荐樱桃”的好时节,各种口味的饮子琳琅满目,杏子、桃子、林檎、樱桃等等都可以作为果饮售出。

    苏轼果然没骗他!

    鼎盛时期的开封城,什么好吃的都能吃上!

    钱乙手头不缺钱,见霍善赖在那堆夏饮面前不再挪步,便给他买了杯现榨饮子尝尝鲜。

    霍善一向很好打发,得到了想要的也不吵着要更多,捧着饮子一路咕咚咕咚喝到钱乙家门口。

    赶巧就碰上来接他归家的苏轼父子俩。

    霍善力邀苏轼尝尝自己刚买的林檎饮子,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

    别人听到可能只会说“好好好下次一定”,苏轼听了以后却马上询问道:“哪家店买的?走,领我过去,我再给你买上一筒其他口味的饮子。”

    钱乙:?

    怎么感觉让这个苏轼带娃,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