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会怎么个为所欲为法。

    不过刘彻对霍善的偏爱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举荐上来的那个治河人才潘季驯已经把治河方案递了上来,汲仁对他赞不绝口,直说若是比照这个方案来治理的话不仅缺口能堵住,还能保黄河数百年太平无事!

    这还是保守估计的。

    潘季驯那可是结合本土情况、参考王景等人的治河法,因地制宜地运用自己的二十年治河经验拟写出整个治河方案。要是能像王景那般顺利落实下去的话《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干实事的事就交给别人去办吧!

    霍善一点都没有皇帝提前画大饼不能太当真的觉悟,兴致勃勃地和刘彻商量:“那我的新府衙直接建成刺史府,以后我还在江夏这边住。”

    刘彻就喜欢他们父子俩这不跟他客气的劲头,颇为赞许地说道:“行,就这么办。”

    卫青就在边上默默听着。

    行吧,刺史制度都还没正式敲定下来,位置就已经少了一个了。

    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刘彻当真是越发随心所欲了,也不知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他会怎么个为所欲为法。

    不过刘彻对霍善的偏爱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举荐上来的那个治河人才潘季驯已经把治河方案递了上来,汲仁对他赞不绝口,直说若是比照这个方案来治理的话不仅缺口能堵住,还能保黄河数百年太平无事!

    这还是保守估计的。

    潘季驯那可是结合本土情况、参考王景等人的治河法,因地制宜地运用自己的二十年治河经验拟写出整个治河方案。要是能像王景那般顺利落实下去的话,保个千八百年也不是事!

    当然,小毛病肯定还是会有的,只是像瓠子决口那么严重的天灾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瓠子决口直接淹了十六郡,由于出现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治理起来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时的丞相田?上书表示决口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咱还是别去堵这个决口了吧!

    事实上田?自家的食邑在黄河故道以北,改不改道对他都没啥影响,所以他才力主不治河而已。

    那么多钱财和人力花在哪儿不好,干嘛要浪费在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上?

    有田?这样想的人,自然也有想为河南诸郡争取的人。

    可惜田?当时如日中天,连原本靠着太皇太后荣显一时的魏其侯窦婴都比不过他。刘彻当时也才二十一岁,年轻得很,听了朝中争吵数日后决定采纳田?的意见,晾着这决口看看它自己能不能消停。

    事实证明有问题就得治理,黄河决口问题拖了十余年,不仅时常水淹关东诸郡,且近些年还愈演愈烈,比如去年那场水患便差点要了许多人的命,多个郡国皆受其害。

    现在朝中暂无战事,财政问题有所缓解,治河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霍善这人才举荐得很及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