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一百五十四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瑞初出京去山东赈济百姓的事情说起来简单,其实要办成,步步都不容易。




    女子身份虽然让瑞初有了一定的??不会在外人眼中轻易沾涉上政事的便宜,但同时也会成为拴住她腿的禁锢。


    所以能够成功出京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瑞初并非头一次“单独”离京行动。


    昔日下江南推广织机,也是瑞初“独自”下江南,而非随父兄行走。


    当趁人不备打开了第一条口子,后面的路走起来便顺当了。


    康熙的纵容是想要宣扬瑞初的福瑞之名,将她立为大清的一个吉祥物,尤其在瑞初本人无需他特意引导便愿行善举、有意救助民生的前提下,瑞初的福瑞美名每传开一次,都是在加深百姓心中他这天子“得天所授”的印象。


    所以即便有一小点对规矩礼法的冲击,他也并不在意。在绝对的权利掌控面前,礼法也是可以宽松起来的,当他想要外界流传的关于大清七公主的名声都是美名,让百姓相信七公主就是大清的福瑞,在皇帝的影响下仁慈宽厚心系百姓,舆论自然也会被逐渐引导到这个方面。


    世情会为绝对的权利和特殊情况放宽条件,而生来有福瑞之名又心念他们的公主,会被百姓崇敬、爱戴、向往,从而将公主撇出普通女子的范畴。


    那么公主在外行走也是心系百姓,自然不会牵扯到闺训德容礼教。


    是幸,又何其讽刺。


    如今一切在康熙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康熙胸有成竹地掌控着局面,并不吝惜宣扬自己女儿这个福瑞的象征。


    但谁又知道,他如今用来稳固自己声名皇位的一举一动,最终会不会成为刺向大清皇室的一把利剑呢?


    那可是他亲自认证过、捧起来的福气祥瑞啊。


    永寿宫里,听说瑞初将要动身,敏若心里不舍刚刚回来没多久女儿,又清楚这一行对瑞初确实意义重大。


    她只能叮嘱瑞初:“山东连日雨涝,黎民受灾,官府为防百姓逸散,自然加以抚恤安置,但历来牵涉到赈灾之事,地方官员利益错节,你要保重好己身,轻易不要参与到地方衙门的赈灾事务中。独立行事最佳。”


    瑞初点点头,道:“额娘您放心,女儿省得。”


    那些个破盘子,她迟早有掀了的一天,但不是现在,也不能由她直接动手。


    敏若拍了拍女儿的手,问她道:“何日动身?”


    “皇父后日动身复巡塞外,我先已命宫外筹备米粮药材等物,约莫是在皇父动身之后便走。”瑞初道。


    敏若道:“找兰齐吧,凑粮食、购买药材这些事,他比你下面的人有经验。”


    事关赈灾,瑞初这回没拒绝敏若的帮忙,点头道了谢。


    对瑞初要去山东之事,宫中人多有议论,担心者有之,觉着此行逾矩有失女子雅训的也有之,总之除了少数真正关心瑞初的,剩下许多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阿娜日担心极了,怕灾区缺衣少食,特地塞了满满两盒子风干牛肉干给瑞初,过来见敏若这各种药丸、耐放的点心摆列铺开占了半炕,才放下心来。


    又问瑞初道:“我听说是你舅家的表兄和虞云那孩子护送你去,倒是好些,一来你表兄知根底,我在御前见过两次,也是个稳重孩子;二来与虞云走一回,就知道些底细了,总比盲婚哑嫁的好。”


    她大概是唯一一个在康熙赐婚之后,坚定认为康熙是乱点鸳鸯谱而心怀不满的天真人士了。书芳与黛澜对视一眼,没戳破她的天真。


    瑞初那哪是盲婚哑嫁?是自己套了个好掌控的额驸回来。


    “出门在外,一切小心。”书芳看着瑞初,仔细叮嘱着,见她眉目清朗,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萧肃清举的模样,心内感慨丛生,不禁道:“一转眼,瑞初都长大了??姐姐也是要做玛嬷的人了。”


    瑞初先点头应下书芳的叮嘱,转而提起洁芳的身孕,她眼中流露出鲜活情绪,道:“那孩子出生前,我定会回来的,额娘、姨母们放心吧。”


    黛澜看着她,轻轻点头,略露出一点笑意来。


    两座特色不同的冰山坐在一处,倒是分外和谐。


    康熙初六启行塞外,宫内立刻安静下来。


    他前脚走,看瑞初后脚也离京了,父女俩在别过时康熙倒是依依不舍的,宫里对瑞初出去的事颇有些议论,然康熙的态度摆在那里,听到一点风言风语便十分强硬,逐渐便也无人敢在明面上议论。


    私下里的闲言碎语敏若一概当听不到处理,自然,胆敢犯到她跟前的,她也不介意让人知道知道她的脾气。


    九月选秀,七月中旬,敏若接到粤地来的书信,道是斐钰已与肃钰并诸多护卫随从一同上路回京,算来书信过来的时间,敏若唤了颜珠媳妇入宫来,交代她去果毅公府里瞧瞧。


    法喀和海藿娜久不在京,虞云也得了康熙赐宅,果毅公府久无主人居住,斐钰与肃钰回京要住,真得好生打扫一番。


    塔尔玛笑道:“娘娘放心吧,家中也得了三嫂的书信,今儿若不入宫,我正要到那边府里去看看呢。”


    敏若笑了笑,又问:“这几日可去瞧过知春?听说那孩子眉眼生得好,偏生太小,不好抱进宫里来,我还一直没瞧见过。”


    提起小孙女,塔尔玛满脸是笑,道:“那孩子眉眼生得十分像公主,秀丽明媚极了,等大些啊,也是个小美人胚子。她阿玛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日日抱在怀里,不舍得撒手呢。”


    敏若又与塔尔玛说了几句家常话,临近中午,塔尔玛起身告了退。


    出永寿门,却见到黛澜与书芳缓步而来,她下意识地脚步一顿,旋即立刻反应过来,躬身道万福礼。


    黛澜微微点头,眉目冷淡未发一言,书芳倒是笑着和她寒暄两句,可站在黛澜跟前,塔尔玛总是莫名觉着心虚。


    或许因为她也曾是黛澜艰辛的少年生活中的冷眼旁观者,甚至年少无知时,也在佟夫人的引导下曾有过冷嘲热讽。


    如今佟家佟国维这一支家业零落,幸而她早早嫁人,与颜珠年轻时也算过得浓情蜜意,如今也感情颇深。法喀治家颇严,又以身作则,从果毅公府分出去之前颜珠都一直未曾纳妾,她的日子在同龄女子、旧日闺阁中的手帕交中也算舒心。


    如今夫婿与儿子平步青云,又做了公主的婆母,她本应更得意的,可在黛澜跟前却总是莫名矮了一头。


    从心里矮了一头。


    有心为少年时的事情道歉,其实她是有得说的??当时她与生母也是在佟夫人手下讨生活,为了日子过得去,必须喜佟夫人所喜、恶佟夫人所恶。


    可几次站在黛澜面前,她的嘴却好像被无形之中的什么东西粘住了一样张不开。并非因为抹不开脸,是因为心中的羞愧,因为知道此时的所有歉疚都于事无补,哪怕说了出来,也只是叫她自己心里轻松些罢了。


    并不能安慰到昔日那个瘦巴巴的可怜小姑娘半点。


    塔尔玛抿抿唇,与书芳交谈几句后恭敬地告了退,看着她略显急促匆忙的背影,书芳又看了眼黛澜,见黛澜神情平淡波澜不惊一如往昔,又随意地与黛澜说起方才的话题。


    斐钰比瑞初和康熙回来的都早,甚至她回来时,楚楚和庆云尚未出嫁。


    这日听闻斐钰进了宫,楚楚忙对德妃道:“额娘,我想去毓娘娘那待会。”


    德妃方才听到楚楚与人交谈,知道是果毅公府的大格格回京了,却还是笑着问道:“可是原本你们那小同窗入宫了?”


    “正是呢。”楚楚道:“她这一去四年,转眼我也要出嫁了,日后不知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这几日见一见,也不留遗憾了。”


    德妃温和地笑道:“去吧,额娘在这给你把缎子选好,明儿你再选珠钗。”


    楚楚欣喜地应了是,起身冲德妃行一礼,带着贴身宫女兴冲冲地走了。


    待楚楚走了,德妃才若有所思地问道:“果毅公府大格格是昨儿个到的京城吧?”


    已经晋升为姑姑辈的她的贴身宫女笑道:“正是呢,听说今儿一大早毓贵妃便使人接她入宫。”


    德妃道:“等会胤?进来请安,叫他留下。贵妃八成留楚楚用晚膳,晚膳之后叫他去接楚楚吧。”


    听出她的打算,那姑姑迟疑一下,“娘娘的意思是……”


    “果毅公新升了广州将军,在广东统兵,深受万岁信任。胤?若是能娶了他家的格格,岂不是大有助益?”德妃道。


    秋姑姑道:“可那完颜氏……”


    “完颜氏虽是大族,却也不及钮祜禄氏的底蕴。何况她阿玛只是区区礼部侍郎,怎及果毅公之地位圣心?胤?天资不凡,又深得皇上喜欢,配得上更好的福晋。”德妃道。


    秋姑姑应了声是,眼中有几分思虑之色。


    永寿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