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岑晴见白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春耕四月。

    雁门郡,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注定让赵国灭亡,在赵国被秦国攻灭的次年,曾经那持续两三年的干旱仿佛不复存在。

    四月春耕时的细雨,飘落在曾经赵国的土地上,一眼望去,如同一层层薄纱在天空轻轻飘动。

    而在雨停之后,便是百姓耕作之时。

    兴修水渠的好处,这时候便突显出来,野外的田野上,满是百姓在天地间忙碌的身影。

    善无城内。

    一个府邸的书房旁,从一个窗子看去,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正在说这话。

    白衍在窗前,看着手中的竹简,一旁魏老时不时闭着眼睛,一边思索,一边提问。

    而魏老提问,自然不会是白衍手中竹简写有的内容。

    许久后,面对提问的白衍全部回答无误,没有一个错误之时,魏老方才睁眼,满意的点点头。

    看着认真的白衍,魏老眼中满是欣慰。

    在魏老心中,不怕教不会白衍,而是怕白衍不认真学。

    好在担忧都是多余,白衍如今虽然忙碌,身居高位,但面对他教的东西,白衍全都铭记在心,竹简也是每日都会抽时间看。

    “学了那么久,可有感悟?”

    魏老问道。

    在提问方面,白衍已经记住他教的,剩下的,就要看看白衍的悟性如何。

    读得多还不算出师,毕竟当初可有赵括在前。

    不过在这方便魏老却不是很担心,毕竟眼前的弟子与赵括不同,赵括先读兵书,后领兵,在长平一战前,唯一的经验也是给其父赵奢出主意,并不是领兵。

    而眼前的弟子是领兵出生,在兵书、古籍方面,其起基础与底蕴远远比不上从小读兵书赵括,但在领兵方面,却是远远高于赵括。

    “沙场伐战,军阵、士卒,皆以局势而动,而胜也绝非战场而定,是为战场之外,权谋之中,于庙堂之间,寻敌之弱.”

    白衍放下竹简,对着魏老说道。

    太公六韬中的六韬,若是分着来看,是兵书,教导兵术之法,但若是合起来看,便是一个顺序。

    先天下之局势,后庙堂之权谋,最后方以大军破其国。

    当初白起能以十二万大军,破韩魏二十四万大军,是这样。

    伍子胥能借吴国之力,复仇楚王也是这样。

    孙膑也是如此。

    这些人,领兵前,都会观起天下局势。

    不动则已,避其锋芒,一动,则敌人城破国危。

    “嗯!此为二层,还需再多读兵书!”

    魏老听到白衍缓缓叙说,先是赞许的点点头,不过却也告诉白衍,这还不够。

    白衍听到魏老的评价,没有意外,双手对着魏老辑礼。

    片刻后。

    一个铁骑将士突然带着一封竹简,来到书房内。

    “将军,这是燕地传来的消息!”

    将士来到白衍面前,拱手辑礼道,随后把手中的竹简交给白衍。

    在木桌对面魏老的注视下,白衍伸手接过竹简,缓缓打开。

    看着竹简内详细记录着,燕国有意臣服秦国,愿意献上督亢地图,以及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

    白衍看完后,把竹简双手捧着,交给魏老。

    看着魏老双手接过竹简后,白衍转头看着窗外。

    燕丹果然已经忍不住,要行动刺杀嬴政。

    在赵国覆灭后,白衍在处理雁门事务之余,便重金安排细作,前往燕国潜伏,观察燕丹。

    因为一开始便清楚目标,以及调查的目的,在燕丹不可能有防备的情况下,可以说很轻易的便调查出燕丹的消息。

    毕竟燕丹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所谓的秘密,甚至故意激将,让一个对燕国、对他燕丹忠心耿耿的田光自刎,这一切的背后,在白衍心中都一清二楚。

    也是如此。

    白衍派人调查后,也清楚的知道,原来早在韩国灭亡之后,赵国尚未灭亡之前,齐国侠士田光便已经死了,而燕丹没过多久,便特地圈养起一个门客,听说不仅送府邸,还送无数钱财与二十多名绝色美人,拱其享乐。

    “燕国应当是担心嬴政下令灭燕!”

    魏老看完竹简后,收起竹简放在木桌上,轻声说道。

    木窗前。

    白衍听到魏老的话,转过头,看着魏老那苍老的脸颊,摇了摇头。

    “或许并非如此!”

    白衍说道,随后在魏老那疑惑的注视下,缓缓起身。

    魏老疑惑的望着白衍,从书房内的一个书架上取下数卷竹简过来,有些疑惑。

    “这些都是此前命人去燕国,得到的消息!”

    白衍把竹简全都放在木桌上,让魏老看。

    魏老对于白衍一直在暗地里调查燕国,并不觉得奇怪,毕竟白衍在雁门领兵,与燕国靠的很近。

    但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