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上的起跑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着一封未读邮件,是李植发来的。

    李植问她周末有没有空出来,一起喝个饮料。

    苏星落答应了,两人约在周日的下午三点,在星星媒体集团楼下的咖啡店见面。

    正是下午茶的时间,李植提前到街角的咖啡店,帮两人点好了饮料和甜点,菜单上一排精致的马卡龙,他估摸着女孩子会喜欢,毫不犹豫地点了一套。

    其实在新学期收到苏星落邮件的时候,他就很奇怪了,以前的三两句通信中,看不出杨仲苛待,但绝对不会像信中写的那么温暖。

    他比谁都知道杨仲收养苏星落,目的并不单纯。

    保守估计,作好事跟作口碑,一半一半吧。

    所以当年本着打工人的得过且过作了那篇报道后,杨仲再找他联络感情,他都找借口推掉了。

    五四汇演那天,虞母叫李植关注后续,后来两人又提起过这事。

    虞母所述跟邮件中苏星落的描述天地之别。

    李植就这样燃起了好奇心,一定要听她亲口说说。

    服务员将食物端了上来,给苏星落的是热牛奶,李植拿手摸了摸,温度尚可。

    要说他跟苏星落保持联络,目的也不算单纯。

    关心同情跟挖掘故事,一半一半吧。

    到了三点,苏星落准时来到李植面前,一身校服,清瘦简朴。

    而这个四十多岁的大叔眼神深邃而明亮,看得出他还保持着社会记者的敏锐和探究心。

    计划是简单寒暄后,装作不经意问起苏星落在寄养家庭的情况,零花钱给多少,有没有跟杨婧妤区别对待等等。

    但两句话后,路线全变了,苏星落突然问道:“李叔叔,你知道我来市里上高中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吗?”

    李植看着她跟初见时明显不一样的眼睛,决定将舵交给她。

    “你说说看。”

    苏星落平静地说:“小的时候家穷,大人们说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我们那个小地方的孩子,但凡接受这个道理,天不亮就起来读书,夜里阖眼前还是读书,一生除了努力,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敢想。”

    “来了十三中我渐渐发现,不是这个道理。”

    “三分靠努力,七分靠运气,考得好不如生得好。亡了命去努力的那些人,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头来,还够不到别人的起跑线。”

    李植跟文字打交道了半辈子,轻而易举跳过青春期少女感叹命运不公的表象,直捣主旨。

    “你已经跟他们同在一所学校,共享平等的教育资源,还有什么是不公的呢?”

    苏星落答:“资源从来不是均等分配。社会总是营造出一种同一起跑线,谁努力谁就跑得远的假象,其实资源啊,信息啊,关系啊,从来都是不透明的。学校就是一个凝练的社会,在人头聚集,升学竞争又激烈的小空间里,尤其明显。”

    李植很清楚十三中的生源,他们中的很多来自精英阶层,这个阶层追求的,从来不是预备起,大家一起跑。

    苏星落的话为他亮了一盏灯,将故事着眼于校长对养女的态度,格局是否太小?再怎么埋头深挖,也只不过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会。

    放大视角就会发现,这后面还有太多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

    只是真相藏在一个个名额、奖项,光鲜的简历,和精英阶层的觥筹交错背后,又有多少人敢去碰呢?

    此刻他已经完全没有把面前坐着的女孩看成需要人可怜的未成年少女了??

    她是有来意的,而他负责听。

    “比如呢?”他轻啜了一口面前的冰美式,问道。

    “逛逛十三中的荣誉墙,任何一座奖杯,都有故事。”苏星落捧着牛奶答。

    谁说不是呢?缺的永远不是故事,而是勇气,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给我一个,随便一个。”李植不舍地问,他缺乏一个刺激,再一点点就能激起他的决心。

    苏星落想了想,“您听说过近期要举办的全国高中生建模大赛吗?”

    李植脑子飞速运转,似乎有印象,但又很模糊。

    这年头,类似的专业比赛越来越早地侵入校园,什么小学生参加论文比赛,中学生参加南极科考,卷得不成样子。

    发掘天才,挖掘孩子的潜能,本是好事,但让特权阶级利用,成为镀金的工具,就脏了。

    他笑了笑:“建模?这么厉害啊,你们学校有哪些人参加?”

    苏星落说了三个名字:“杨婧妤,刘跃麟,陆凯。”

    这三个人李植都知道,杨婧妤自不用说,刘跃麟的爸爸在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任职,而填补简律的陆凯成绩平平,但爸爸据说是某局的领导,妈妈在大学任职。

    李植人脉广,常跟教育频道,他们的父母他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

    “我只知道这么多了,这三个名字够吗?”苏星落问。

    李植沉吟半晌,眼眸忽地一亮:“够,够。我回头一定好好了解了解这个比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