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我那么精致一个国公府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r />     毕竟他还要忙着国子监的事情,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待在这国公府。



    所以守护红薯苗的重任,就只有交给李景隆……算了,这老纨绔不祸害它就行了。



    还是交给老全叔看着,才能够让人放心。



    “爹,老全叔,你们知道南方水稻亩产量多少吗?”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至少对李景隆而言是如此。



    他一个锦衣玉食的老纨绔,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去关注过这些东西。



    但老管家李全却不一样,他负责管理曹国公府名下的田产,所以对农事还算了解。



    “小公爷,因南北气候差异不同,所以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一个青壮的男人,耕种一亩地,最多能得麦两百多斤,也就是一两石左右。”



    “南方的水稻产量则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寻常水稻产量平均下来,大概亩产两百来斤,也就是两石左右。”



    “而江南地区,由于河流众多、水位较高,而且土壤肥沃,适于水稻生长,因此水稻的亩产量相对较高,一般在三百斤到四百斤之间,也就是三石到四石左右!”



    在大明,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二十斤。



    李弘壁听到这个数字,并不觉得意外。



    放在后世,水稻产量轻轻松松就可以达到一千斤以上。



    可这里毕竟是大明,生产技术落后,远远无法与后世相比。



    这就是大明百姓南北的主粮,北方小麦亩产一两石,南方水稻亩产三四石。



    所以粗略计算下来,北方一户人家倘若想要维持温饱的话,若是不耕种三五十亩地,这一户几口人,怕是都难以果腹的。



    南方一户人家,没有十亩水田,想来也无法维持生存。



    正是因为产量较低,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饥民流民。



    但问题关键在于,大明王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气候只会越来越寒冷,粮食产量也会越来越低,发展到了最后就是根本不足以养活千万百姓子民,加上权贵士绅不断兼并田地,然后就是流民饥民遍地,王朝轰然崩塌!



    李弘壁看向二人,笑道:“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世上有一新粮种,可以做到亩产二三十石呢?”



    李景隆闻言一愣,随即嗤笑道:“亩产二三四石?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我儿你是不是睡魔怔了,这也比不上江南水稻产量啊……”



    “多少?!”老管家李全却是身子一哆嗦,声音都猛然拔高了一个度!



    他这一嗓子,直接吓了李景隆一大跳,把他给整不会了。



    “你嚎个什么?吓死老子了!”



    “不就是二三四石吗?你嚎什么?”



    “你耳朵聋了吗?那是二三十石!”李全丝毫不惯着李景隆,疯狂咆哮道。



    “等等!你说多少?!”李景隆惊了,满脸骇然之色。



    二三十石!



    亩产二三十石!



    这特么怎么可能啊?



    “儿呐,你把舌头捋直了说说!”



    “究竟是“二三四石”,还是“二三十石”啊?”



    “这事儿可真不能开玩笑啊!这是比人命还要大破天的事情啊!”



    李景隆激动得无以复加,满脸希冀地看着李弘壁。



    李弘壁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直接给出了答案。



    “二三四石,值得我如此重视吗?”



    没错!



    二三四石不值得!



    那也就是说……二三十石啊!



    李景隆和李全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狂喜之色。



    “快去下令!”



    “此地列为国公府禁区!”



    “除了你我三人和那五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



    “此物将会是我国公府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也将会是我老李家最大的底牌!”



    李景隆和李全忙不迭地疯狂点头,眼睛都快要充血了。



    “至少,在我培植出足够的粮种之前,消息绝对不能走漏,都听明白了吗?”



    傻子都明白,这东西一旦推广出去,那会是什么场面!



    万家生佛,功德盖世,也莫过于此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