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0意大利海岸师团堪称教科书级的群像演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得益于GGL大德意志机车制造商联合会宽轨试验场内众多“宽轨样车”,让从西西里岛迁来的《国家荣耀:大战役》片场用最短的时间建立。几乎剧组所有人员都按原先部门住进了宽轨车厢内。许多重要部门入驻的宽轨“样车”,甚至已经提前安装好了备用50千瓦的启动电机、180千瓦的辅助发电机、以及25千瓦的车灯发电机各1台,另有12伏特蓄电池20块。即便GGL大德意志机车制造商联合会宽轨试验场的外接电网被切断,也能保证《国家荣耀:大战役》片场的正常用电。



    油料自然也是充足供应。背后的原因就如同德军南线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坚持防守西西里,不愿将这一带的空军基地拱手让与盟军,以确保德国的工业区和罗马尼亚油田都不会直接暴露在空中打击之下。



    事实上由于二战中德国的石油资源极为匮乏,于是德意志钢铁帝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威武雄壮其实脆弱不堪。德军数次军事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掠夺石油资源,但却仍因燃油供应不上导致最后功败垂成。而同盟国也针对性的对德国的石油系统连续不断的发动进攻,让德国的供应体系逐渐走向崩溃,最终埋葬了第三帝国。



    在1939年之前,德国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同时也在努力研究煤转化为燃油的技术。1939年德国进口石油516万吨,绝大多数来自于罗马尼亚,剩余部分则来自苏联,少量来自伊朗、奥地利等国。在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德国共有大约240万吨的成品油储备。战争一旦爆发其石油消耗量就会迅速提高,所以德国必须与同盟国在石油资源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从地理角度讲,罗马尼亚是德国最好的石油来源地。首先罗马尼亚虽然并不与德国接壤,但间隔的中欧国家普遍弱小很容易被德国发起的“闪电战”所吞并。而且罗马尼亚石油资源丰富且油品质量好,上世纪30年代时罗马尼亚还是个农业国,自身消耗十分有限,其石油绝大部分只能用于出口创汇。而且在政治上德国和罗马尼亚虽然不是传统盟友,但30年代苏联对罗马尼亚持续施加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促使其同德国走近。当时,美英已在罗马尼亚投资了大量石油项目,看到德国对罗马尼亚的石油渴求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在1939年正式开战前,英国就用雄厚的资本作为武器,从原油市场大量购买石油的同时,还想尽各种办法来阻止德国运油。罗马尼亚所在的多瑙河下游地区陆地交通困难,但多瑙河航运能力却很强大。于是财大气粗的英国人干脆将当时多瑙河中的182条油轮全部买下,即使运能严重超过英国自身需要也坚决不让德国使用。同时英国和法国也在政治层面拉拢罗马尼亚,希望在战争爆发之后能够主动断绝对德国的石油供应。然而让英法没有想到的是,备受苏联压力的罗马尼亚最终在1940年选择了政治上彻底倒向德国。



    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已经同罗马尼亚接壤,这让英法几乎再也没有能力阻止德国获取罗马尼亚石油。1940年德国进口的207万吨石油中,罗马尼亚的占了97万吨。到了1941年德国进口237万吨石油,罗马尼亚的石油进口量竟然高达209万吨。1941年苏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