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十八章 南洋双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些迟了。



    沐英看到朱?脸上的难色,显然从大明调粮这个办法,他不怎么满意。一边思考着,一边说道:“我倒是可以从云南挪一点粮食出来,不过也不多,恐怕是杯水车薪。”



    毕竟这年头,人全靠老天吃饭,灾年荒年都是没个准的。沐英怎么也要为云南着想,留下一部分备用的粮食,能够给朱?的肯定不多。



    朱?也知道沐英的不容易,虽然给的粮食远远解不了渴,但他还是抱拳朝沐英致谢道:“沐大哥还是一如既往的仁义。”



    韩度见几人为了一点粮食,愁眉苦脸的,不由得笑道:“一点粮食而已,也能够让你们如此为难?”



    朱?听到韩度的轻佻的语气,顿时大喜,问道:“难道你有办法?”



    韩度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叹道,这些人还是没有把大海放在心里啊。抬起头,对着几人的目光道:“吕宋总督府就有大量的粮食,而且其他总督府也多多少少的储备有粮食。王爷想要多少,不如让臣跑一趟,到各处总督府打打秋风,将粮食要来?”



    韩度连钱都没提,直接说打秋风。这些总督虽然有些和韩度连面都没有见过,但韩度就是有信心,能够从他们手里白拿出粮食来。这些人能够成为总督,掌一方军政大权,他们有今天,哪一个不会感谢韩度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就好比黄中一样,他也第一次见到韩度,但是对韩度的态度却是充满了感激。连送韩度的礼物,都是专门和秦王是一样的。



    “对啊,本王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朱?懊恼的朝着脑门上拍手,顿时喜笑颜开的朝韩度说道:“不用多,五百万石就足够了。等到收粮之后,本王还你。”



    安南也是盛产粮食的地方,只要稍微用心经营一番,就不愁没有粮食吃。只要渡过这最艰难的两个月,等到粮食收获,就完全可以将粮食还给韩度了。



    韩度微微摇头,笑着说道:“还就不必了,五百万石粮食,王爷就算是还给我,我也不方便带着。不过,王爷倒是想要如何将这些粮食发到百姓手中?”



    按照朱?原本的想法,当然是通过施粥的方式,让百姓有口吃的。但是既然韩度提出来了,他也想先听听韩度的看法。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来听听。”



    韩度也不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客气,直接说道:“倒是算不上什么好办法,不过臣以为与其耗费人力的去施粥,不如将这些粮食借给百姓。”



    “借?”朱?有些疑惑。既然是赈济灾民,那自然是不求回报的啊,借是怎么回事?



    韩度重重点头,肯定的回道:“对,就是借。王爷将粮食借给百姓,等他们渡过难关之后,再把粮食还给王爷。”



    既然韩度这样说了,那自然是有着他的想法。在韩度看来,若是施粥赈灾,那这件事只能够由各州县官府去做,百姓喝了粥并不会感谢朱?,而是会感激施粥的官府。



    但是换成借就不一样了,首先就是向百姓表明了这些粮食是朱?拿出来的,其次就是有借有还自然会更进一步拉拢百姓和朱?的关系。虽然同样是由各州县官府发放的粮食,但是效果却完全不同。



    “好,好一个借,真是妙啊~”方孝孺最先反应过来,顿时拍着腿大笑起来。



    朱?和沐英也很快反应过来,顿时齐齐点头,这的确是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恩大莫过救命!只要朱?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让百姓欠他一个救命之恩,那安南就再也不可能掀起波澜了。无论是谁要反抗朱?,都要先问问自己的内心,能不能接受良心的谴责。



    “那就辛苦你跑一趟了。”朱?看向韩度,感激的说道。



    “王爷放心,臣一定快去快回,王爷就等着好消息吧。”



    事不宜迟,早一天将粮食带回来,安南就能够少饿死一个百姓,朱?就能够多收获一份民心。



    韩度立刻动身,为了运送粮食,将缴获的安南大小船只七八百艘全部带走。由水师一路护航,浩浩荡荡的直奔吕宋而去。



    韩度出发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方孝孺竟然要跟上来。



    韩度疑惑的看在着他,不解的问道:“我是去运粮食的,你去做什么?”



    “早就听说了吕宋是南洋第一宝地,我自然是想要去见识一番。”当然,有句话方孝孺没说,那就是有盯着韩度的意思。



    想着读书人都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既然方孝孺想去吕宋,那自己也没有道理拦着他,便仍有他跟着。



    吕宋的面貌已经彻底改变,原本这里不过是连个靠岸的都没有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给繁华热闹的大港口。



    吕宋盛产粮食、糖和金银铜,尤其是糖和铜,现在已经成为了吕宋最大的物产。这两样可都是炙手可热的东西,不管是糖,还是铜锭,运到大明都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糖就不说了嘛,虽然大明也有糖,但是大明产糖的品质远远比不上吕宋。而且在韩度的指导下,吕宋直接产出来的就是雪白的冰糖,光是晶莹剔透的美感就让它将大明境内的沙塘给远远甩在后面。关键是这样的糖还便宜,即便是运到大明,也有足够的利润。



    虽然现在大明使用铜钱的人少了,几乎都被宝钞给代替。但是铜在大明仍然是抢手货,铜可以做铜壶、铜盆、铜锅,这些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用量极大的。而且,铜还是各种制作各种礼器最好的材料,即便是金银比铜要更贵、价值更高,但是礼器这东西,大家还是一致认可用铜来做。



    就像韩度这样的侯爷,即便是用金子制作礼器,也承受得起。但是府里做礼器的时候,老爹还是会严厉要求用铜来做。



    有着这么两样大宗商品,每日来吕宋的海商如同过江之鲫一般。



    韩度来到吕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副桅杆如林,将港口都给遮蔽住的景象。



    站在船首上,方孝孺看到眼前这一幕也是大为震撼。良久才慢慢恢复如常,惊叹道:“原本你说安平港不过尔尔,我还不信,现在却是信了。与这吕宋一比,安平顿时成了荒城野港。”



    韩度看在港口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由得笑着点头,解释道:“吕宋原本就有着几十万前宋遗民在,后来皇上又赦免近十万百姓,发配到这吕宋。再加上更多的土人,这吕宋岛上有丁口过百万,有如此繁华自然不足为奇。”



    方孝孺却不这样看,有人是有人,但是有人却不一定就意味着繁华。这吕宋的繁华根本就和大明内的名城不遑多让,也就是人口比不上京城罢了。要不然光看眼前的繁忙景象,方孝孺都有身处京城的错觉。



    看得出来,方孝孺非常的高兴,看着面前的一切,忽然问道:“听说南洋除了这吕宋之外,还有旧港能够和吕宋比肩,却不知道旧港又是一副何等模样。”语气里面充满了对旧港的好奇和渴望。



    韩度低头沉吟一番,说道:“怎么说呢?我也好几年没有去过旧港了,就像这吕宋一样,当初我来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至于旧港嘛,可能和这里差不多吧。不过,旧港是西洋海商来大明的交易的地方,能够看到许多的西洋人和各种西洋风情的事物,和大明完全不同,倒是很值得一看。”



    (本章完)



    7017k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