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行走的金元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要犹豫,开炮,开炮!”



    “遵令。”



    轰轰轰......



    雨点般的炮弹砸在帖木儿人当中,划拉出道道长长的血痕。



    这点损失不足以让帖木儿心痛,但是却让他眉头紧皱。



    片刻之后,叹息一声:“大明的火器真是厉害啊......”



    “陛下说的是,上次要不是明军仗着火器犀利,咱们怎么会被打败?”



    说到大明的火器,帖木儿的将军们纷纷一副咬牙切齿。



    以往他们仗着横行中亚的利器攻城车和投石机,在大明的火炮之下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连丝毫还手之力都没有就被明军的大炮轰成碎片。



    这一次,帖木儿人也学乖了,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攻城车和投石机,还不如多多制造云梯,这东西在攻打嘉峪关的时候比攻城车和投石机的作用还大。



    帖木儿看到明军的反击还是一如既往的猛烈,甚至比上一次还要猛烈,便打消了能够出其不意破城的念头。



    至于明军的反击更加猛烈,帖木儿也有他自己的看法。毕竟双方才刚刚打了一仗,双方都有死伤,深仇大恨之下反击的猛烈点也是在情理之中。



    “停止进攻,咱们远道而来,先休整三日再攻城。”



    第一次试探攻击,就此草草结束。



    当晚,不管是帖木儿,还是蓝玉,两人都是一样的心急如焚。一个担心努斯拉托库要塞究竟能够抵挡住明军多久,一个在想着朝廷的粮草补给究竟什么时候能到。



    ......



    “这就是努斯拉托库要塞?”韩度看着眼前的要塞,眼睛有些发懵。



    韩度原本以为的要塞,是那种一座占据地利的坚城。



    可眼前这哪里是坚城啊?这根本就是一座山!



    努斯拉托库要塞就是将两边的山体掏空,然后在中间修建起一堵厚厚的高墙而建成的。



    若是一座城的话,哪怕它再坚固,韩度都有信心用大炮强行轰塌它。



    但是这特喵的是一座山啊,山啊!



    大炮再厉害轰在山体上,那还不和挠痒痒一样?



    别说是大炮了,这样的山体就连寻常的热核武器都没有丝毫办法。



    韩度举着望远镜观察了半天,最终无奈的发现,除了用人命填之外,没有丝毫的办法。



    而在努斯拉托库要塞的沙哈鲁也看到了让他咬牙切齿之恨的人,他在要塞一直等着阿合木能够回来,最终却只等来了明军。



    阿合木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沙哈鲁现在手里有二十万大军,而且还有四个精锐军团,实力大增的他早就想要一雪赫拉特城的耻辱。



    休整一日之后,韩度召见了麾下将校,商议如何攻打努斯拉托库要塞的事。



    “说说吧,对于此战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众人面面相觑,片刻之后,何荣道:“公爷,这样的要塞,除了用人命一步一步填之外,末将等没有其他办法。”



    】



    面对众人期盼的目光,韩度也微微摇头,“本公也没有办法。”



    叹了口气,韩度神色一肃,一巴掌拍在案桌上,恶狠狠的道:“哪怕是用人命填,本公也要攻破此要塞!”



    随着传令兵骑着快马飞奔,倭奴兵又被调到努斯拉托库要塞面前。



    这要塞是一个隘口,前面的宽度有限,因此每次进攻的人数自然也不可能太多。



    而要塞两边山体的峭壁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一个个黑漆漆的洞口。毫无疑问,这些洞口都是对方弓箭手的射击口。



    以两侧峭壁上这些洞口的数量,可想而知攻城的一方会遭受到什么样的箭雨夹击。想要在这样的箭雨下攻上高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



    “传令,倭奴兵攻城,大炮攻击两边射击口,掩护倭奴兵!”



    面对这样险恶的要塞,哪怕是韩度再不把倭奴兵当人,也不得不出动大炮协助他们。



    倭奴兵经过赫拉特城一战,只剩下五十多万。说不定倭奴兵死光了,都未必能够破此要塞。



    到了那时,岂不是要用明军将士的性命去填?



    倭奴兵在赫拉特一战伤亡了二十多万,虽然伤的暂时活了下来。但是在根本就没有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伤情严重一点的只不过晚死几日罢了。只有那些受了一点轻伤的,才有机会活下来。



    再加上倭奴兵一路劫掠,甚至将赫拉特城洗劫的一干二净。现在那个倭奴兵身上没有一些金银珠宝揣着?



    所谓财帛动人心,深怀巨富又受伤,自然有倭奴兵打这些人的主意。趁着月黑风高,一刀将起结果了,把对方的金银珠宝抢到自己怀里才是正经。



    而明军对于倭奴兵这样的纷争根本不管,又进一步纵容了倭奴兵对伤员的残杀。



    现在的倭奴兵,就好似一个个行走的金元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