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百四十章 消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就凭你,也配?



    “镇国公府富有在座的谁不知道?”书院学子两手摊开,哈哈大笑道,“镇国公有善财美名,他若是一心想要赚钱的话?别说是富可敌国了,十个富可敌国也能够赚回来!”



    “哈哈哈,公子说得没错。”有商贾立刻出声附和,“富可敌国算什么?镇国公若是想要赚钱的话,光是海外就能够赚出十个富可敌国出来。”



    “正是,我等海商,哪个不铭记镇国公的恩德?”



    “若是没有镇国公为我等海商打通航道,恐怕现在我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商吧!哈哈哈......”



    这些年,海商的变化极大。一开始,出海贸易就被人们视为危险至极的举动。大海风浪变幻莫测,刚开始的时候被风浪掀翻船只,所有人都被风浪卷进海里喂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更何况,海外还有着倭寇虎视眈眈呢。



    随着韩度剿灭倭寇,又逐渐摸索出安全的航道,出海航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之后,海商才真正的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现在,海商代表的意义早就不一样了。现在海商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雄厚的家底!



    因此,这个几个海



    商一开口,瞬间就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百姓和其他商贾纷纷对几人举杯,以示友好之意。



    书院学子见有人帮腔,微微拱手,笑道:“多谢诸位仗义执言,让小人的阴谋诡计不攻自破!”



    “公子客气了。”刚才站出来说话的海商连忙拱手回礼,正色道:“我等受镇国公恩惠才有今日,自然容不得有人妄加揣测诋毁!”



    书生还是不服气,顿时大声道:“堂堂大明朝,连朝廷都拿不出钱来修建,偏偏镇国公府凭一己之力就修了一条,这难道不是镇国公府比朝廷国库还富有吗?”



    “你真是无知加愚蠢,你根本连具体的情况都没有认真调查过,就在这里大放厥词误导百姓,简直其心可诛!”书院学子再也忍不了了,豁然站了起来,指着书生大骂。



    “朝廷国库并不是没有钱,几百万贯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但是这些钱一部分是百官今年的俸禄,一部分是用来修建水利和用来赈灾的钱。还有几十万贯的结余,但这些都是留着为了以防万一的。”



    “你说,这些钱有哪一笔是能够轻易动的吗?”



    听到如此解释,百姓不仅没有觉得明明有钱却要向皇家银行借钱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朝廷宁愿拉下脸来借钱,也不去动用准备赈灾的钱,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许多。



    书生被怼得没有脾气,低着头一副丧家之犬的样子。



    众人看到他如此模样,心里都



    十分解气。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朝廷向皇家银行借钱是好事。



    也有人出言反对,甚至说:“皇上银行本来就是皇上的,这就等于是朝廷向皇上借钱。而且,朝廷还需要付利钱给皇上。”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直接找皇上要钱,这样不仅不用还利钱,甚至连本钱都不用还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有不少。



    不过,大家都知道,早在孝康年间。先皇修建县学让天下稚子都能够进学堂读书,为此,皇家每年都要砸下去金山银海。



    当初朝廷怕被如此巨大的开销拖累,极力主张将国库和内库完全分割开来。从那时开始,内库就和国库完全没有丝毫关系了。



    哪怕是国库穷的饿死耗子,也没有道理从内库拿一文钱填进去。



    而且也没有人敢提出来,一旦谁提出来,那就意味着要从天下所有稚子口中夺食,那这些稚子的爹娘岂会答应?



    所以,哪怕是有人再不满,他们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提出来,只能够借着掩饰抱怨。但是这些稀少的抱怨,很快就被淹没在浪潮当中,掀不起一丝风浪。



    朝廷向皇家银行借钱的风波还在不断的传播,另外一个更加震惊的消息又流传开来。



    “什么?朝廷向银行借钱还不够,还要向商贾借钱?”



    听到这个消息的商贾,无一不神色慌张,面带忧惧!



    从古至今朝廷向商贾借钱的时候倒是不少,但那几乎都是刘



    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不仅如此,朝廷不还钱也就罢了,还要变本加厉的给商贾安上一些罪名,直接让他们家破人亡!



    这样惨痛的例子数不胜数,试问听到这个消息的商贾,哪一个不惶恐?



    有那胆小的,甚至连家业都不要了,连夜逃出京城,只求能够保住性命!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商贾还敢主动上门借钱给朝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