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荚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都是邓通所铸?”



    吏佐顺着刘荣的手指看了眼,当即点下头。



    “那这些成色不一,品质参差不齐的劣钱……?”



    便见吏佐再一点头,旋即伸出手,从地上捡起几枚成色不一,却也都远比不上邓通钱的劣钱。



    “公子且看。”



    “这枚钱,几乎是通体为铅,只隐约泛着铜黄,且钱孔过大??这是刘濞最早铸的钱。”



    “再看这枚,铜色明显多了些,钱孔也稍小了一些??这是先帝年间,刘濞的劣钱惹得天下哀声哉道,刘濞怕惹天下众怒,才铸的钱。”



    “而这枚,则是邓通开始在蜀郡铸良钱,并经少府之手流于天下之后,刘濞铸的‘稍良钱’??铜色至少覆盖了大半钱面,钱孔也不再大到令人恼怒。”



    言罢,吏佐又将其余几枚质量过差的刘濞钱丢回地上,只拿着那枚成色最好的刘濞钱,又从地上随便捡起一枚邓通钱。



    “公子看。”



    “即便是成色最足、品相最佳的刘濞钱,比起邓通铸的良钱,也还是逊色不少??至少是一眼便能辨别出来的。”



    “所以,自邓通在蜀郡铸钱开始,天下人便大都更乐意用邓通钱,而对刘濞的‘吴钱’嗤之以鼻……”



    “??既然嗤之以鼻,又为何……”



    话刚问出一半,刘荣便自觉住了口,当今沉下脸来,显然是已经想到了答案。



    汉开国之初,朝堂府库空虚,国库穷的能跑耗子;



    刘邦堂堂开国之君,凑不足八匹同色的马,萧何作为当朝丞相,更是连拉车的马都没有,只能做牛车上朝。



    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偏偏又逢刘邦连年征战,挨个铲除异姓诸侯的特殊时期。



    一边是空无一物的府库,一边又是伸手要钱做军费的皇帝刘邦。



    无可奈何之下,丞相萧何只能按照刘邦的提议,熔秦半两钱,铸汉三铢。



    秦半两重十二铢,熔炼得到的铜,用来铸重量只有四分之一重的三铢钱,本是能铸出四枚的。



    可刘邦还是不满足,可劲儿让人往里加铅、可劲儿加大钱孔;



    最终,愣是做到了一枚秦半两,能熔铸十几枚,甚至几十枚汉三铢的程度!



    然后刘邦脑门一拍,当即颁诏:少府铸的汉钱,重量虽然只有三铢,但名‘汉半两’……



    如此一来,刘邦下令少府铸的劣质三铢钱,就此具备了和秦半两钱相同的购买力。



    可老百姓又不傻?



    秦半两,重十二铢,铜含量高达七成以上!



    汉半两,重三铢,只有秦半两的四分之一不说,铜含量更是连三成都不到!



    尤其那径大孔小的夸张比例,更是被民间形象的称之为:荚钱??像豆荚一样的钱。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可是能怎么办?



    皇帝颁诏规定秦半两和汉半两等价,老百姓又能如何?



    于是,汉室天下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为一阵铸钱潮所席卷。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想方设法找来秦半两,然后有样学样:将一枚秦半两熔铸成几十枚‘汉半两’,好似复制粘贴般,飞速膨胀自己仅有的财富。



    而社会供需关系,又使得这种人为的‘货币超发’,必然会导致不可控制的通货膨胀。



    最终的结果,便是刘邦晚年,货币信用的崩塌让天下经济彻底崩溃,物价飞涨,粮价高达八千钱一石!



    百姓民不再认可钱币的货币属性,重归以物易物的古老时代;



    糟糕的经济环境,也使得天下百姓民愈发穷困潦倒,到了刘邦晚年,更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乃至易子相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