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胡大老爷又准备忽悠人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好奇这位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爷,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而听着听着,胡惟庸的脸色也变了,甚至连喝茶的动作都不自觉的慢了下来。



    他心中此时就一个感觉。



    朱标,你是真厉害啊!



    对于胡惟庸来说,科举制度这东西的利弊,后世有太多的分析了。



    专家、学者、键盘侠、网文作者……



    太多太多的人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自然也听到过很多个版本,对于科举制度不说了如指掌,但至少若是论及见识方面,他傲视群雄。



    但如今听朱标这么一分析,他却发现,朱标的眼光,真行。



    首先,朱标从一开始便是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看待科举的。



    光是这一点,就超过了无数人。



    多少储君,在大儒、名士的教导下,被教成了明明是个皇帝,却偏生站在一个臣子或者干脆儒生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朱标对于利弊看得非常清楚。



    哪些对于皇帝、朝廷有利,但对学子不利的;



    哪些对学子可谓是天大的好消息,却不利于皇帝、不利于朝廷的。



    这些事情,朱标都看得明明白白。



    就冲着这两点,胡惟庸今天都觉着不虚此行。



    想到这儿,正好朱标的发言告一段落了,胡惟庸沉吟片刻,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后,缓缓说道。



    “殿下,臣之前的考题,固然取了些巧,效果或许也还不错,但终究不是正道。”



    “毕竟,臣也说了,要解答出臣的问题,要么钻研四书五经多年,要么博览群书,要么就是老老实实认错。”



    “可臣只是出题之人,不是阅卷之人,臣敢肯定,最后上榜的,十有八九都是钻研四书五经多年的学子!”



    朱标闻言脸色略显沉重的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其实也想到了。



    “正因为如此,殿下,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便是,这么些年把功夫都花在四书五经上了,那他们究竟还学了多少其他方面的技艺?”



    “是懂数算还是懂农桑?”



    “商贾之道?刑名钱谷?”



    “这些当官必须要懂的东西,他们只怕压根不会吧!”



    “那到时候真考上了怎么办?”



    “唯有一个办法,靠师爷、幕僚而已!”



    “那……大明到底是在取士选官,还是花了大力气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萨?”



    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但朱标却没法不承认。



    因为这就是大明眼下官场最真实的现状。



    眼下这二人,一个是前任丞相一个是当朝储君,那都是接触过全国上下真实情况的。



    这些事情,除了朱元璋,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



    但是胡惟庸说到这里,有些话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明白,四书五经不过是朱元璋用来禁锢考生思想的。



    说白了,愚民之术而已。



    但四书五经不能说,结合实际情况,转个圈子忽悠下朱标的本事,胡大老爷还是有的!



    而且,这本事,他很有信心!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