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曹佾的考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小儿狂言,令国舅见笑了。”赵?拱手道。



    “不不不。”曹佾连连摆手,表情复杂道:“员外郎这番豪言……振聋发聩,令曹佾羞惭。”



    说罢,他露出沉吟之色,几番欲言又止。



    “国舅有话直说无妨。”



    “唔。”曹佾点了下头,迟疑道:“我相信员外郎定有过人的才能,不过……恕我冒昧问一句,员外郎准备如何改变我大宋军队的现状?不不……员外郎如何看待我大宋的军队?我大宋军队又有哪些不足?”



    赵?听罢有些意外,笑着道:“国舅这是在考我?”



    “非也非也。”曹佾摇摇头,委婉道:“只是长久不见有人似员外郎这般心怀豪志,故见猎心喜,恨不能与员外郎探讨一番。”



    尽管他说得很客气,但目的显然还是要考验赵?,赵?也心知肚明,思索了一番道:“我大宋军队,以禁军为例,在我看来目前就是两个情况:于内,冗兵现象严重,大部分禁军毫无勇志,只想着吃粮领饷混日,白白耗费军费财政;于外,大部分禁军斗志几无、战力底下,不堪一用,空有一、二百万之众,然可堪一用者恐怕却不足二三十万,难敌西夏、辽国的精锐……”



    曹佾微不可查地微微点了点头,心中暗道:看来这位员外郎大致还是清楚禁军的状况,并非毫无根据地夸口豪志。



    但他嘴上却不能公然表示赞同:“员外郎所言,或是实情,但我……唔,恕我不能表示赞同。”



    赵?忍不住道:“国舅是否是过于谨言慎行了?”



    被打趣的曹佾尴尬地笑了笑,随即又正色问道:“对于禁军在阵仗上的种种失利,员外郎有何见解?为何我大宋的军队屡屡……失利。”



    赵?知道这位国舅依然在考验他,虽不知有何用意,但也不妨碍他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单论禁军而言,有内因也有外因吧,内因我之前也说了,冗兵严重,大部分禁军毫无勇志,只想着吃粮领饷混日;外因的话,国内风气对禁军……确切地说对军卒、武人太过于不友好,各种警惕、掣肘、轻贱,这个我就不说了,立国以来留下的风气,国舅应该比我清楚……”



    “是是。”曹佾吓地脸色都变了,连忙岔开话题:“阵仗方面呢?员外郎可知我大宋近些年与西夏、契丹的交兵?”



    赵?实话实说道:“这我倒不是很清楚,不过以国内重文轻武的不良风气,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良风气……



    这位员外郎可真敢说啊。



    曹佾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咳嗽一声道:“员外郎这话未免有失偏颇。”



    “有么?”赵?嗤笑道:“文人掌兵的利弊我先不论,单论军中将士,国内风气如此轻贱军士,将心比心,军中将士又岂会心甘情愿地为国捐躯?先秦时吴起吮卒病疽,麾下无不用命、勇不能挡,如今大宋却在军士额上刺字,待之如囚犯,难怪屡战屡……”



    “咳咳、咳咳。”



    曹佾连连咳嗽,硬生生打断了赵?的话。



    “国舅,你还好吧?”赵?忍俊不禁道。



    见赵?一脸打趣之色,曹佾亦难免有少许尴尬,找补道:“近日偶染风寒,身体有些不适,让员外郎见笑了。”



    赵?也不拆穿,但依旧忍不住道:“国舅,你我交谈许久也算投机,恕我交浅言深,冒昧直言一句,你贵为国舅,为何这般……过于谨慎?”



    其实在他看来,曹佾何止是谨慎,简直就是胆怯,这也不敢表态,那也不敢明说。



    见赵?二次问起,且态度真诚,曹佾稍稍放开了些,叹了口气由衷道:“不得不谨言慎行呐,否则必招来祸事。”



    “不至于吧?”赵?好笑道:“前几日我与张尧佐,唔,发生了一些事,国舅想必也知晓,他可比国舅胆大多了。”



    “张尧佐么?”曹佾轻哼一声,平淡道:“朝中历来有人劾奏他嚣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