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民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蒙古军队的攻势停止了三天。



    城池被围月余,城中的大宋军民,士气不降反增。



    即使城池被破开缺口,即使放那个什么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进来,最后不也一样是灰溜溜的被打跑出去?守城将士的胆气经此一役得到了巨大提升。



    而次日城中杜氏粮铺一改之前惜售的作风,旗下数家门店开板平价售粮,每斗八十文,比平日甚至还稍低些,而且是敞开了卖。同时又在四城开设粥铺,以做赈济。



    其他的豪富大家,多少也都听说了昨日杜家之事,自也品得出其中的敲打之意,于是纷纷跟进,转瞬间将之前城中万物腾贵的局面彻底扭转。



    再加上私下里刻意的引导,城中百姓无不感念贾丞相的恩德,守城之志也愈发坚定。



    鉴于围城月余,蒙古军队如雨般的投石,砸的鄂州城墙损坏甚是严重,为了防备再次出现城墙被毁、或敌军自地道突入之事,贾似道下令沿城墙内壁修建一圈木栅,形成夹城。



    而环城二十余里,所需木材甚多,原以为自城中百姓手中征集,少不得要有些麻烦,也做好了派兵丁强征的准备。却不想刚一下令,响应最积极的确是城中各官僚富户。



    他们纷纷将自家院子里的步廊、亭阁拆掉,化成一根根结实的木材送与军前,仅他们就贡献了所需木料的一大半。再加上百姓刚得了贾丞相的好处,支持的也都非常踊跃,好些老人将私藏的棺材板都叫自家子侄抬了出来。短短一个白天,木材的筹集即告完备。



    贾似道趁热打铁,连夜又组织几个大户拿出一些钱粮来募工代赈,大量城中百姓应募,往来搬运、打桩、绑扎。又是短短一夜光景,环城二十余里的木栅即告完工。



    原以为甚是浩大的工程进展竟如此神速,城中文武无不感叹民心可用。贾似道也颇为自得,心里暗想,若不是贾旭在杜家那里折腾一通,今日之事怕也不会这般顺利。



    唯一稍显美中不足的是,各家送来的木料,都是取于自家宅院,涂抹的花花绿绿的,让这木栅显得多少有那么些不严肃。



    贾旭此刻也正在一处木栅旁心里偷笑。



    好家伙,这配色,土嗨土嗨的,知道的是城防工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乡村音乐节呢。



    可纵是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一天之内完成此等工程,固然有赖阖城百姓的鼎力支持,贾似道也着实有些功力。



    他在穿越前也参与主持过大型工程建设,虽然这木栅远比不上后世工程的繁复,却也不是像游戏中那帮,材料准备齐全之后鼠标一拖即便完工。



    资源的集散和分配、人员的组织、标准的统一、进度的协调,再简单的工地上,都有无数的杂事随时需要处理,一个沟通不畅、衔接不顺,带来的结果就是工期的拖延滞后。



    而短短一日间就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尤其是这个年代,干活儿的人力气是有的,但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的组织混乱简直一言难尽,更由此可见,贾似道居中指挥的本事功不可没。且不谈后世如何论他为权奸,他做事、做成事的本领着实是有的。



    贾旭昨日在家睡了一天,算是彻底缓过乏来。这幅身体原本打熬的不错,底子很好,只是在床榻上病了十几日,才会显得有些虚。



    对于他来说,更多的疲惫来自于精神上的紧张感。虽然继承了前世的记忆,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融入、适应那些礼节、习惯、思维方式,也不是短短三两日就行的。



    再加上对时代走势的清楚认知,更给了他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前夜密谈半宿,虽然成功在贾似道的心中打下烙印,而且他也无比的确信世事走向必会如此。



    将来获取贾似道的支持应该不难,只是他自己对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如何让自己前世所学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还只是在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通盘计划,还有无数的细节需要去完善。



    更何况,要知道如何来改变这个时代,总要先了解这个时代。不然凭空想象出来一堆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空中楼阁,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符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