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皇帝也想摆烂,毛发在进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乾皇宫。



    宣政殿!



    几名宦官碎步入殿,各自搬着一摞等人高的奏折,呈送至御案。



    御案之后,大乾泰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翻阅手中奏折。



    砰!



    一份奏折,基本上是一眼而过,便被泰隆帝丢到了台下,随即便有身侧的宦官将另一份奏折双手呈上。



    整个过程快到不可思议。



    往往几个呼吸间,就已经审阅过十几份奏折。



    而此时在御案的台阶下方,已经堆积了不少的奏折,这些奏折被分成了三部分,代表着泰隆帝对奏折的三个处理意向。



    左侧的是同意,右侧的驳回,中间的留中不发。



    大乾王朝,治下有一百零八州,各州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地域最广的州差不多能有方圆万里,面积最小的州也有方圆近千里,人口有几十亿户。



    如此庞然大物的大乾,管理起来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有三府六部衙门将下面呈报的事情进行过筛选和分级处理,最后呈至到泰隆帝御案前,需要他亲自批阅的事务依旧极多。



    每天光是需要批阅的奏折,差不多都要有上百斤。



    事实上,也幸亏历代大乾天子都是天人大宗师强者,无论肉身体质,还是神魂精神强度,都是冠绝天下,思维敏捷到极致,智慧推演无双,能在极短时间里处理好每日政务。



    否则想要稳定大乾王朝统治,厘清天下事务因果,最终做出正确决断,根本就不可能。



    大约半?时辰后。



    泰隆帝终于处理完了三府六部送来的奏折。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却是双手捧着一个装满漆封细小竹筒的托盘,恭声禀报道:“陛下,这些是各洲郡皇城司送来的秘奏,需要您亲自过目。”



    大乾皇城司,乃是大乾王朝的特权监察机构,专主察听天下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之事,一般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天子负责,可不经司法机关批准,监督缉拿臣民。



    大乾一百零八洲,每洲有郡城三十六,每个郡城各设有一个皇城司千户所,而每个道洲则有一皇城司万户所。



    而每一个皇城司千户,皆有越级密奏天子的权利。



    对于这些秘密奏书,哪怕是皇城司督主,都不得拦截和私自查看。



    “这么多?”



    泰隆帝看了眼沈千秋手中的皇城司秘奏,忍不住皱眉。



    虽说各州郡的皇城司万户官和千户官,都有越级直奏天子的权利,但是像越级秘奏这种事情,还是非常得罪自己直属上级的。



    所以除非是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或者是对自己的上级不信任。



    否则很少会有人使用这一权利的。



    最重要的是,这种越级秘奏的情况越多,就越是代表着大乾王朝的统治不稳,代表着皇城司,乃至是朝廷,对下面的管理出了问题。



    “真的是多事之秋啊!”



    泰隆帝看着眼前的秘奏,不由想到近日三府六部呈上来的一些奏章,忍不住幽幽感叹一声。



    如今的大乾王朝,在一般人眼里,或许正值千秋鼎盛时期。



    但是作为大乾王朝之主的泰隆帝,却知道在这盛世繁华之下,隐藏着多少的危机和问题。



    最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危机和问题,他明明一清二楚,却奈何不得,只能选择无视或者不断压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让泰隆帝感到非常的无力,甚至有生出一种摆烂和逃避的心理。



    现在的他。



    终于能理解,为何那么多的大乾天子,明明身体正值春秋鼎盛,却在太子人选出现后,就忙不迭的退位让贤了。



    因为对一尊武道天人大宗师而言,大乾天子之位,固然是一种助力,却也是一个极大的拖累,没有半分自由可言。



    以至于,现在的泰隆帝都无比的羡慕自己那些成为藩王的兄弟。



    羡慕他们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而不是像自己一样被死死困在大乾皇宫中,整日里不是在处理政务,就是在处理政务的路上,没有半分自由可言。



    这样的大乾天子,哪怕有掌握无上权利和财富,坐拥天下绝色美人,或者天下无敌的武力,又能如何?



    无非是一条被困死在大乾皇宫中的真龙罢了。



    泰隆帝幽幽叹息一声。



    现在的他,只盼着自己的那些儿子能争气点,能有人够早日突破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师境界,好让自己能早点退位让贤,重获自由。



    踏踏踏!



    正当泰隆帝为眼前的秘奏而感慨良多时。



    一个小太监却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恭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前司设监掌印太监李如海觐见!”



    “前司设监掌印,李如海?”



    泰隆帝听到这个名字,稍作思索,很快就想到了李如海是何人,淡淡道:“让他进来吧。”



    “奴才遵旨!”



    那内侍领旨后,很快便退出大殿,不一会儿,就领着一个白发苍苍,形如枯骨的青袍老太监走了进来。



    这青袍老内侍不是别人。



    正是云华殿的书库管事李公公。



    李公公进入宣政殿,眼角低垂,躬身行礼道:“老奴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泰隆帝淡漠的看了眼李如海,平静问道:“发生了何事?”



    李如海闻言,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些顾忌的看了眼宣政殿众人一眼。



    泰隆帝恍然,朝一旁的沈千秋道:“全都退下去吧,没有朕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宣政殿三丈以内。”



    “奴才遵旨!”



    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领旨说道。



    说完,他便带着大殿中的所有宦官和宫娥离开,只余下泰隆帝和李如海两人在大殿中,一时间整个宣政殿都陷入了清冷幽寂。



    “可是十三皇子的先天道体觉醒了?”



    泰隆帝一脸平静的开口。



    虽是询问,话中却充满了肯定,给人一种万事都在其预料中的感觉。



    “陛下圣明!”



    李公公如实答道:“半个月前,陛下赐下天元神丹,十三殿下便有重新觉醒了先天道体。”



    “如今不过半个月,殿下就已将龙鲸淬体决修行至圆满,达到了炼体周身无漏降白虎境界,并成功领悟龙鲸真意。”



    “按照老奴推测,以十三殿下的修行速度,哪怕有继续易筋缎骨,强脏换血三个阶段修行,恐怕用不了三个月,便可踏入练气境。”



    “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公公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欲言又止神色,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始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