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规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时,所有人才再度将注意力,放在了苏闲带的那四块木板上。



    “这是什么?”



    常森刚才就注意到了,此刻被苏闲一指。



    当即好奇的看去……



    “哇!好漂亮的刀啊?还有龙纹!”



    “这是大戟吗?看起来比军中的还要猛……”



    木牌上。



    三把武器,一把羽毛扇。



    父亲到底没吹牛,刻字画画,是他曾经赖以生存的本领,不仅字漂亮,这画更是细致入微,纤毫毕现。



    再加上……



    苏闲有意将后世,那种造型精美的设计,刻画到上面,父亲也照自己说的做……期间还刻坏了好几个木板,最后好不容易才出现了满意的成品!



    比如青龙偃月刀,那刀柄之上,似乎有盘龙缠绕。哪怕是没上色,光是外形就精美不已。



    还有丈八蛇矛,蛇灵具象化。



    至于方天画戟,就更是霸气绝伦。



    “你们读过三国吗?”



    这时,苏闲看向众人。



    几个孩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倒是年龄较大的徐膺绪说道:“当然看过……”



    “先生们也说过,不过虽是三国正史,但也大差不差。”经过刚才的熟悉,苏闲已经知道,说话的是十一皇子,朱椿。



    其长大后就是那位诸皇子里面,表现最不错的“蜀王”。



    苏闲看着众人的表情,点头道:



    “都听过那就简单多了,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三国读的就是英雄气,咱们这次玩的,也是大明的英雄气!”



    “你们都看好了,这是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尖如灵蛇吐信,定一百文。”



    “还有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义子当头,忠义无双,定两百文。”



    “吕布的方天画戟、拿到手中就是天下无敌……定五百文!”



    “诸葛孔明的羽扇,运筹帷幄,决策千里,政事军事一人可决,咱们定为一贯!”



    在苏闲说着这些的时候,一群小孩眨巴着眼,全都亮晶晶的盯着自己。



    到底是国朝勋贵之子,家里可就是征战沙场的,未来也一定会从军,苏闲用三国的武器,可是极其的满足了他们好奇心。



    “之前不是说,让咱们手里的宝贝,都互相交流一下吗?这宝贝的价格因人而异,自己来定,只要能成交就行。”



    “然后,咱们再用这四块木板,刷上墨,印在纸上,裁剪工整,就可以当做互相交流的纸钞了,怎么样?”



    众人齐齐点头。



    “那先说好规则,咱们先玩第一轮,在这第一轮之内……”



    “一、任何人定价交流完成后,都决不允许反悔!”



    “二、不允许给家里人告状哭鼻子让长辈来拿,也不许以大欺小。”



    “三、咱们这一群人,就像是一个小市场,遵循小市场的发展轨迹,什么时候不玩了,除非是这个小市场散了。”



    苏闲先约法三章。



    然而,他却是低估了这群小孩的好奇心。



    “你放心吧,快点玩,咱们是什么人,一口唾沫一个坑,我爹都说了,男子汉说话,十六匹马都拉不回来,否则就是娘娘腔!”



    说话的苏闲记得,正是徐家的三小子,徐增寿,那鼻涕泡让人想忘记都难。



    “就是!这里可是皇宫,谁敢耍赖,我揍他们!”说这句话的是老八朱梓,也算是他们这?小群体,年龄最大的一个了。



    他挥舞着小拳头,俨然大本堂一霸。



    其他孩子,纷纷缩了缩脖子。



    “好,那这么多人看着,那就开始吧。”



    怎么开始?



    几人大眼瞪小眼。



    “看着我干什么?先印它啊!”



    “这第一天,咱们手里又没拿宝贝,这得回家明天才能带来。”



    “今天的首要任务,就是拿这四块木板,印刷咱们的‘武器纸钞’,能印多少印多少。”



    苏闲挥挥手,就准备动手。



    然而这时候,有人想起什么问道:“可是,就算印出来了,大家拿多少,要是每人都无限拿,那不是没法玩了?”



    “对啊?还有,谁来印发?”



    都是聪明人啊。



    苏闲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现些许欣慰,到底是皇家子嗣,提出问题的质量就是高。



    他眯眼笑道,“这还不简单吗……咱们就按照朝廷的岁俸,来换算宝钞啊。”



    要知道大明眼下的岁俸主要还是粮食。



    而宝钞也是宝钞司成立之后,才有的。



    一品大员也只有三百贯,相当于三百两银子,看似少,但要加上那一千石的粮食,还有布匹丝绸之类……



    呃……其实还是少。



    不过这不重要,苏闲此次用的也是宝钞。



    “当然了,老爹领的岁俸,咱们当儿子的就缩小十倍。”



    “比如,魏国公府,一次领宝钞三百贯,那你们弟兄两个,一人都是三十贯。”



    “最少的也有十贯……”



    “皇子,就是五十贯……”



    苏闲简单的解释了一下,“都听懂了吧?”



    事实证明,只要你在小孩子这里,扣得细节越细,他们就会认为你对此事越看重,再加上自身的参与感……



    此时一个个紧锁眉头,纷纷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理解。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