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35章

    明赫一听更气了,挥舞着小手暗骂道,“能想出这种恶毒主意的东西,真够不要脸的,这是要断绝百姓的活路啊!呸,跟那些屠杀几十万平民的小樱花有什么两样,这狗德行...”

    李斯听着他罕见的骂骂咧咧心声,暗暗回忆了一番,这小樱花又是何人,竟会这般骇人的凶残暴虐?我倒从未听过...

    不过,他的面色依然渐渐凝重起来,九公子此言倒不假,想出这《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河流的秦国,早年间并未依靠本土农业成为富庶之地,盖因秦国无灌溉之沟渠利用河流,而秦岭以北又雨水太少,饱受旱灾之苦,所以,秦人历来最崇尚水德水运。

    关中除却关南河谷,并无太多优质水田,历来以耐旱耐贫的黍谷为主要耕种作物,老百姓日常食用的,多是只褪去第一层外壳的粗糙黍米粥饭。

    所以,先前韩国以疲秦之计,送来郑国修筑一条联通诸条水系的沟渠时,嬴政虽知他是间者,却也大度地宽恕了对方,还以他的名字命名郑国渠,皆因此渠于关中而言如同天降的甘霖,大大提升了农地灌溉的便利性,让关中农业创造出亩产一钟之功绩。

    但秦国在尝试小范围试验后,立刻放弃了在关中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梦想,改而大面积种植产量比黍谷高出数倍的小麦。

    原来,除却灌溉之水源,温度与土壤也会大大影响水稻的产量,在秦岭以南的巴蜀平原,在李冰父子都江堰的灌溉之下,成了大秦眼下最丰饶的水稻产区,亩产可达四石,可同样的稻种快马运来后,播撒在秦川大地却只能亩产两石??秦国着实无法承担粮食减产的风险。(4)

    而巴蜀之地距离咸阳路途遥远,又多山多陡坡,并不良于车马同行,一路运来抛洒无数,便是咸阳宫中,稻米饭亦非日日都能吃上的,有时需以精舂的黍米为主食。

    扶苏夹了一口菠菜苗,鲜嫩清甜,还有一种葵没有的淡淡香味,他珍惜地慢慢嚼着,暗道,“神画中莫非就是仙境么?那些神仙想必亦非大官,他们的吃食真比父王的午食还丰盛许多,真令人万分羡慕...小九若是长大了,会因不喜秦国的食物而回仙界么?我好想快点长大,帮大秦种出很多很多好吃的,让小九安心留下来...”

    嬴政却敏锐地察觉到,那些人就是明赫口中的“后世老百姓”,这并不是仙界,而是上回那般预示未来的画面,这世间,竟有一个地方的物资会丰盛到如此地步,让庶民皆能吃上比他这君王更奢侈的菜肴!

    如此令人神往的煌煌盛世,若非亲眼所见,他是定不会相信的。

    再者,明赫所提灭六国与奖励之事,莫非便是他此番下凡转世之任务?完成任务后,他会离开吗?

    他暗道,“吾儿勿要着急,待南阳郡宁腾捷报传来,寡人便要伺机将六国逐个击破,想来,至多不过十年之间,天下便可尽归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江南知微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霸主,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