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代驾啊。”



    撞车的那一天“周长风”确实是因公办事,当时已经回了驻地,但是突然发现有东西落在卫戍指挥使司,便急匆匆地自己开车去取了。



    听他解释了两句,夏筱诗有些无语,她感觉周长风是在故意逗她玩。



    “可是这天这么热,走到电车站多麻烦……”她的眼珠一转,同时把折扇唰的一下收拢,“不如这样,油钱我出。”



    这似乎没法反驳,而且说实话这种开个车真不算什么,只要别太过分的话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周长风觉得大概也只有自己会惦记这个规矩了,换作别人…压根不考虑。



    二人最终还是乘车出发了。



    这是一辆迅捷公司出产的迅雷十六型越野车,是大明第一种自行设计的轻型越野车,四驱、五档变速、920公斤、45匹马力四缸引擎。



    迅雷系列是专供军队使用的越野车,轻型越野车序号规范是6、16、26以此类推,计划中的重型越野车则为8、18、28等等。



    由于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道路条件一直是困扰朝廷的一大难题,同样饱受这个问题折磨的还有沙俄,因此二者都一直很重视对越野载具的研发。



    不过沙俄与大明的相同之处在于她俩的汽车工业都起步得很晚,前者直至十年前才在美国福特公司的帮助下建立起了高尔基汽车厂,但仅仅过了几年,产量就飙升到年产几万辆汽车,其特点在于主要生产卡车,占比超过八成。



    在汽车生产类型上,大明亦是如此,这是作为拥有庞大人口的后发工业国的必然??产量有限,得优先供给建设。



    燕京迅捷、上海骏达、武汉扬越,三大公司撑起了如今大明汽车工业,其中迅捷和扬越公司主要生产卡车和军用越野车;骏达公司则比较均衡,轿车生产占比也有约四成。



    虽然去年三者的总产量不过七万多辆,但其发展也是与日俱进的,比如今年年底,扬越公司新建的一条年产二万五千辆卡车的生产线就要投产了,其它两家公司同样有其发展计划,预计大明能在三年内把汽车年产量提高到十三万辆。



    “所以你想好去哪了么?走石城门进城还是绕去聚宝门?”



    “唔…石城门吧。”夏筱诗想了想,比划道:“进去以后右拐,沿着朝天宫大道一直走,然后再往右到油市街……”



    “打住。”周长风侧首看了她一眼,不解道:“油市街?那为啥不直接走三山门进城?”



    就名称而言,主干道全都由古称的某某街升格为某某大道,但是人们口头上就是随便叫了。



    明明穿过三山门就是油市大道,为啥要绕着走?



    夏筱诗支吾道:“走三山门不太好吧,要途经西苑的。”



    西苑建在莫愁湖旁,那儿作为皇家园林和帝国宾馆的所在地,有许多巡逻与站岗的军警。



    她觉得这样似乎有点招摇,就像当着老师的面那啥一样,跳脸啊。



    “你倒是挺会替我考虑。”周长风哑然失笑,然后继续道:“就走三山门,方便些。”



    其实还有个原因在于他想顺路去看个地方,一个只有他惦记的地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