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治之城-会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以后,一百多年后安南再回大明啊!



    于是,嘉靖帝大喜,接受了莫登庸的内附,封他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子孙世袭罔替,直接把安南国给撤除了,安南成了大明帝国内部的一个特区。



    这玩意带来的影响,可不单单就是换个皮那么简单。



    内附之后,安南比朝鲜都更近了一步,在表面上就是国内了。



    大明百姓到安南境内经商、开矿、垦荒、打鱼,甚至建筑房屋迁居,都是合法,也必须合法的。



    于是,两广福建的明朝海商、海盗以及大量在家乡混不下去的人纷纷南下安南。



    位于安南中部的会安,就成了明朝商人贸易南洋诸国和和天竺的中转港口,大量下南洋闯荡的人,也多会在会安歇脚。



    此后几十年间,会安越发兴旺,不但来了明朝商人和百姓,还有大量的西洋冒险家,以及关原合战失败后,丢了主公、爵位,只能跑到南洋求生原属西军的日本浪人和海盗。



    传续到如今,会安城拥有二十五万人上下,其中超过六成是华人,建有大量妈祖庙、关帝庙等,气魄最为恢弘的,就是嘉靖年间建立的大明会馆。



    除了华人以外,会安城中还有大量的日本人、葡萄牙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和家眷。



    他们居住在小一些的城南,华人居住在城北,双方之间有桥梁可以沟通,但泾渭分明。



    当然,会安城中的安南人也不少,足足有五六万人之多。



    不过他们虽然是本地人,但商路贸易什么的都没他们的份,只能干一些基础的力气活,或者是把田间地头的物产送到会安城来贩卖。



    而安南人在会安的弱势,又具体反应到了会安城的治理上。



    阮氏广南国在会安设立的官衙名为广南营。这是广南国的一种特色,营是军制,大约统辖一千名士兵。



    营下面有奇、队之分,每营有两奇,每奇有十队共五百人,每队五十人。



    军官被称为掌营、该奇、该队等。



    该,其实是音译,源自差遣的差,安南话发音为该。



    在把这种军制用到地方治理的时候,最高长官掌营往往会加衔为镇守,还会配备该簿、文书等属官。



    实际上的权力,约等于满清的省内不设巡抚而设总督,军政大事一把抓这种。



    广南营本来应该有一千官兵进驻会安城的,但城中两百年前就到了此地的华、倭以及欧洲人,怎么可能让广南阮家掌控会安。



    那他们不就成了被阮家捏在手里的肥羊了嘛。



    于是,在一众中国海盗、日本浪人武士、西洋冒险家的物理说服下,阮氏广南国只能放弃了掌握会安这个美梦,双方各自做了一点妥协。



    时至今日,所谓的广南营,堂堂广南镇守兼掌营在会安城内只有两百多兵丁,最多能勉强维持一下治安。



    甚至就是这两百多兵丁还大量受雇于华商,不值守时就是华商的雇员。



    所以,会安目前真正说话算话的是华人与倭人、西洋人组成了城市自治商会,而其中华人因为体量,又占据了极大的话语权。



    这也是?子布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让洪阿汉把他送到会安的原因。



    因为只要到了会安,除非?子布在大街上大喊自己就是?子布来挑衅阮家,那么他的安全就是有保障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