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篇章 (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其二,叶云流也会去大本堂读书,同去的还有好几名公卿子弟。



    不过这些人只能算是太孙同窗,不算伴读。



    这两个消息都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他并未感到惊讶。



    倒是叶云流,问了他很多问题。



    小朋友对救命恩人既感激又好奇,实在是他的经历确实挺传奇的。



    陈景恪还是很擅长和小朋友打交道的,没聊几句就获得了叶云流的好感。



    这小子也不知道是大病初愈还是本性就是如此,文文弱弱的。



    说话也慢里斯条,书卷气很重。



    和朱雄英刚好相反,那位太孙可是相当活泼的。



    聊了一会儿,他就很识趣的起身告辞。



    叶兑略微挽留,就让叶云流代为送客。



    回到皇宫,陈景恪先是向朱元璋汇报了情况。



    朱元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不用担心,大本堂想去就去,没人会说什么。



    同时还暗示了一句,好好辅佐太孙,不用担心外面的事情。



    陈景恪心下一喜,自己太孙伴读这个身份,终于稳了。



    谢恩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叶兑赠送的《易经注》翻看了几页。



    确实非常精妙,果然不愧是最拿手的学问。



    第二天叶兑入宫谢恩,并和朱元璋说了大本堂开课问题。



    等他离开,朱元璋就命人通知所有学员,三日后正式上课。



    陈景恪一开始还疑惑为何要三日后,没必要这么拖拖拉拉的吧?



    大本堂从决定重开到现在,都过去大半个月了。



    难道还要挑选个黄道吉日不成?



    两日后他才知道原因。



    六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正式奉天殿册封嫡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



    册封仪式非常隆重,规格完全参照洪武元年朱标的册封大典。



    若非儿子的仪式不好超过父亲,规模还要比朱标时期还要大。



    就在当天,文武百官齐聚,还有受邀观礼的各国使节、僧道、耄耋老人等。



    奉天殿铜炉丹鼎点燃檀香,烟雾缭绕犹如九天宫阙。



    三通鼓声之后,百官入列。



    朱雄英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分别参拜了朱元璋和朱标。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参拜三公(丞相)。



    只不过朱元璋加强皇权,丞相被废除了,参拜三公也一应取消。



    参拜的过程也非常繁琐,这里就不一一细表。



    参拜结束,就是接受册封的诏书、玺印、服饰等物。



    这一步结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太孙。



    接着就是他接受百官朝贺。



    先是在京的诸王朝贺,即便是朱元璋的儿子也不能例外,照样要过来参拜。



    诸王之后就是文武百官,再然后是朝廷内外命妇……



    陈景恪就是个芝麻官,没资格参与进来,不过这么隆重的庆典怎能不参加。



    就特意向朱元璋讨了一个礼官的身份,穿着礼服站在人群里凑人数。



    好赖也算是参与了。



    一番折腾,仪式终于结束,接着就是赐宴。



    陈景恪混了一点吃食,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



    走在路上他忍不住心生感慨。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皇宫站稳了脚跟。



    朱雄英获封,大本堂开课,意味着他的生活也即将进入新的篇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