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暴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两军交战,前排兵才是伤亡最小的。



    原因很简单,打仗讲究阵型。



    而后排的兵,是看着前排兵来占位的。前排兵乱则军阵必乱,军阵乱则全盘皆输。



    所以要保持阵型,必须保证前排兵不乱。



    但前排的兵最容易和对面短兵相接,最容易出现伤亡。



    是人都怕死,前排兵知道自己最容易死,他们肯定很害怕,还没上战场就先吓跑了。



    仗还怎么打?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叠甲。



    用盔甲将他们包裹的严严实实,大刀长矛都砍不动刺不破,他们自然就不怕了。



    对方的弓箭手也不会射穿甲的前排,而是瞄准后排或者中间的士兵射击。



    骑兵也很少会冲击重甲步兵,而是选择迂回杀伤后军。



    所以,真实情况是,盔甲要优先供给军阵前排兵,然后才轮到精锐。



    前排兵也是两军交战,伤亡最小的。



    反而是看起来安全的后排,更容易死亡。



    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次血战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很多年以前,这种知识属于将门秘传。



    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兵书,根本就不讲这些东西。



    直到宋朝,为了照顾不通军事的文人,才将这些秘传写进了教材。



    也就是《武经总要》。



    之后的纪效新书等兵法,也基本延续了《武经》的风格。



    将练兵统兵的细节,都一一写了下来。



    即便是从没上过军阵的人,看过兵书之后,也能稍微懂一些相关知识。



    陈景恪读兵书倒不是为了上战场,说实话他怕死,更不想毫无价值的死。



    只有活着,才能更好的改造这个世界。



    所以他对上阵杀敌毫无兴趣。



    之所以看兵法书,一是拓宽知识面,二是讲给朱雄英听。



    他每天都会给朱雄英讲一会儿课,有时候讲历史故事,有时候讲一些常识。



    有时候会模拟两国征战,或者两军对垒。



    朱雄英的生活其实很枯燥,陈景恪的课程对他来说,相当于是娱乐时间。



    这种寓教于乐,正潜移默化一点一点的改变他。



    他们上课的内容,会一字不落的汇总成情报,出现在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有一本书,就是专门用来记录陈景恪所讲的内容的。



    他有空闲就会拿出来翻看,一来是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二来很多课程对他也很有启发。



    虽然有些地方他不甚满意,却也没有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叶兑的很多想法他也不认同,可不一样让其做了太孙之师吗。



    只要陈景恪不带坏朱雄英,些许不同观点他是允许存在的。



    当然,关键是朱雄英确实一天天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聪慧、不迂腐、举一反三、见识逐渐广博。



    越来越重视亲情,对宗室非常和睦,时常去看望后宫嫔妃和年幼皇子,和诸多藩王联络愈加频繁。



    凡此种种,都是朱元璋乐于见成的。



    这才是他不过问的真实原因。



    而朱雄英表现的越优秀,也就越坚定了朱元璋的一个念头。



    于是在某一天,东宫突然传出噩耗,太子妃吕氏夜间暴毙而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