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里,他变得激动起来:“陈景恪,你知道直百钱的秘密?”



    陈景恪点点头,却依然没有揭晓答案,而是继续问道:



    “北宋蔡京曾经铸造过当十大钱,却被万民唾弃。”



    “同样是大钱,直百钱通行魏蜀吴三国,直到梁武帝时期民间还在使用。”



    “而当十大钱,在当时就失败了呢?”



    宋朝离的毕竟比较近,明朝时期的人,对当时的情况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朱标回道:“当十大钱是为了掠夺民财,供宋徽宗享乐……”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停住了。



    因为他也醒悟过来,这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是啊,直百钱更夸张,为何成功了?



    当十钱反而成了掠夺民财的恶政?



    朱元璋终于憋不住了,一拍桌案:“你小子再吊咱的胃口,小心咱打你的板子,快说缘由。”



    陈景恪‘嘿嘿’憨笑一声,连忙道:“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决策者发行此种钱币的初衷,才是最重要的。”



    朱标有些疑惑,什么意思?这和决策者的初衷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毕竟执政时间更久,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同的道:



    “言之有理,因人成事,决策者的初衷决定了后续政策以及施行手段。”



    “蜀汉发行直百钱,是为了缓解钱荒造福于民,所以他们会想办法稳定直百钱的价格。”



    “蔡京发行当十大钱是为了掠夺民财,所以他们不顾后果。”



    朱标恍然大悟:“原来如因此,儿子受教了。”



    陈景恪也颔首道:“陛下英明,若决策者思想不正,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害民的苛政。”



    “蜀汉决策者们的初衷是好的,然后围绕这个初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有了直百钱通行天下。”



    “刘巴懂钱,更懂民心。”



    “他知道百姓并不在乎手中的钱是什么,真正在乎的是,这些钱能否从发行者手里换取物资。”



    朱元璋父子俩都有些疑惑,不是听不懂说的什么,而是不理解这一点真的就这么重要?



    “最初的钱是交易中自发形成的,所以选择了本身就具备价值的铜。”



    “后来发行钱币的变成了国家,每一枚铜板里,都蕴含着国家信誉。”



    “如果百姓拿着国家造的钱,却没有办法从官仓里换取一粒粮,这种钱就算是用黄金打造的,也没人用。”



    “原因很简单,朝廷自己都不认可的钱,百姓就更不敢信任了。”



    “如果百姓拿着钱,可以从官仓里兑换任何物资,那么就算这钱是一张纸,也照样能获得百姓信任。”



    朱元璋恍然大悟,然后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他只发行了宝钞,却不允许百姓用宝钞从官方兑换任何东西。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刘巴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发行直百钱之前,先一步建立了好几座仓库,堆满了各种物资。”



    “规定百姓只要拿着直百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官仓兑换等价的物资。”



    “如此,直百钱迅速获得百姓的信任,通行蜀地。”



    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与之相反的是魏国和吴国,他们的操作,变相的帮助蜀国直百钱通行天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