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活着的稻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无数人猜测,大家都在默默的等待着,打算一探究竟。



    很快视频就开始了播放,一个沉闷的男生,介绍起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



    【袁老院士被誉为稻神,是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



    在曾经那个饥荒肆虐的年代,他凭借个人的智慧和毅力,通过无数的研究和实验,成功地将全体人民从饥饿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不仅如此,杂交水稻技术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全球解决饥饿问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袁老是一位被载入教科书的传奇人物。



    大家都知道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在粮食领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却鲜为人知。



    1930年9月,他出生在动荡的首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随着华夏的诞生,他考入了大学。



    然而毕业后,他并未留恋繁华的都市生活,也不向往舒适的环境。



    在他的毕业志愿书上,他只写下了一句话:去最艰苦的地方,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结果,他被分配到了湖南省的安江农校。



    1958年,袁老在遭受自然灾害和动荡的安江镇目睹了两具因饥饿而亡的枯瘦尸体。



    他私下向一位亲密的老师表达了他的忧虑,认为农业研究是解决饥饿的关键。



    他计划在红薯嫁接成功后,转向水稻高产研究。



    在安江农业学校的早稻品种试验田里,袁老偶然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对这种水稻进行了各种试验。



    虽然试验过程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但灵感的火花却在一次次试验中迸发,犹如在寒冬中一闪而逝的温暖小火花,给人带来希望,却又在下一刻消失无踪。



    从此,袁老与杂交水稻的研究紧密相连。】



    ……



    听到了前面这一段介绍,朱元璋忍不住眼睛一亮。



    "水稻?"



    "莫非封神的这位袁老,居然不是庙堂里面清谈阔论的书生?"



    朱元璋这辈子非常讨厌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口出狂言,袖手清谈的那些书生们。



    所以当他得知了袁老居然主动的去艰苦的地方,去到田地里面进行研究,他的内心是非常感动的。



    ……



    【那时,华夏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之中,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粮食短缺。



    如何解决中粮食问题?



    如何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超过20%的世界人口?



    杂交水稻是袁老给出的答案。】



    【1966年,袁老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症》,坚定了科研方向。



    然而明确了研究方向并不意味着研究就会一帆风顺。



    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田野上的丰收,成了他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艰辛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袁老面临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还要忍受怀疑者的冷嘲热讽。



    然而他依然坚持着,一次次进行试验,一次次经历失败,一次次总结教训,一次次寻求改进。】



    ……



    李世民猛的眨了一下眼睛,有些怀疑自己看到的内容。



    不过下一秒他就意识了过来,内心深受震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