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古代城市里的普通百姓如何生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在宋朝,除了少数人能够享受一日三餐之外,大部分民众通常只能维持一日两餐。



    按照一日两餐的标准来估算,古代人每顿饭大约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在宋朝有一首诗《田父吟》中提到,每人每天需食用二升米,这表明宋朝的一般民众每天大约需要消耗两斤粮食,每顿饭约等于一升。



    范仲淹在学习时期,生活贫困,他的日常食物是煮粟米粥,每天大约消耗两升粟米。



    由此可见,宋朝的普通人每天至少需要两升粮食。



    据此前述的120斤粮食足以供一人食用一个半月左右,而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则仅能维持大约15天。



    然而宋朝的百姓的食物并非只有粮食,他们还需购买油、盐以及蔬菜等日用品。



    在古代,这些物品的价格都相对较高。



    特别是盐,在北宋后期,西安州每月的盐税收入超过700斤,价值1400贯,平均每斤盐价值两贯。



    当时一贯等于870文,自五代十国末期开始,官方开始采用省陌制度进行记账。



    因此按照870文为一贯的标准计算,普通民众需要劳作17天才能购买一斤盐。



    此外,百姓还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所以这100文仅仅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享用一顿饱饭。



    倘若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困难,他们的生活将变得难以为继。】



    ……



    又是一个新的视频出现,诸天万界之中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刚才这番话切切实实地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这个时代无论在哪里生活,日子过得都不怎么畅快。



    哪怕是生活在城市里,也依旧有苦楚的地方。



    当然绝大部分人这个时候哪怕觉得日子过得不怎么好,可是也只能摇头苦笑。



    他们田地早就已经没有了,只能依托着城市讨生活。



    但他们又不是有恒产之人,所以每天都要为生活发愁。



    当然也可以说任何人在这个时代,只要是生活在底层,基本上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他们的悲哀。



    片刻之后,有人抬头看向了天上的光幕,很快又被评论区里面的内容做吸引。



    【实际上,在南宋时代,钱荒的问题促使纸币取代了铜钱,成为了主导的货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发行过度,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膨胀。



    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南宋时期,许多普通中产家庭似乎轻易拥有巨额财富,然而这些财富的实质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到了元朝初期,新政府以1比50的兑换比例处理了南宋时期的纸币,这揭示了其贬值的程度。】



    【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有一块称得上是退路的田地都是很不错的。】



    【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关键是在于土地兼并,实际上有很多富家大族源源不断兼并土地的过程,就是把普通人向城市里驱赶的过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