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元末三杰,兵家不争之地求追读!求各种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S:本章说中附上有奖竞猜活动,感兴趣的书友记得查看。)



    季秋听着刘伯温的劝告,当即会意,淡淡道。



    “老师,学生不会的。”



    “文正哥虽然现在被干爹软禁,但好歹还有命在。”



    “我若是现在将他救出来,那他不就成了天下人的靶子?”



    跟刘伯温学习了这么久,原本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季秋,已经隐隐明白了什么叫天下大势。



    浙东文臣和淮西勋贵之间的对立,这是大势,更是朱元璋希望看到,并一手导演出来的大势。



    毕竟他们两个阵营之间要是不对立,睡不着觉的就该是朱元璋了。



    是以,季秋若是现在将朱文正解救出来,无异于烈火浇油,让朝堂之上本就激烈的明争暗斗,再上一个台阶。



    最起码也要等到朱标坐稳太子之位,朱棣等人就藩,并且初步从勋贵手中接过军权之后,朱文正才有可能重见天日。



    这是朱元璋的底线,季秋不会尝试去突破。



    刘伯温颔首点头,表示认可季秋的观点。



    “不错,确实有长进。”



    “接下来,你又打算做什么大事啊?”



    “提前和老夫说说,老夫也好有个准备。”



    “省的到时候旁人提起来,老夫一概不知。”



    季秋权当自己没听出刘伯温话语中的挖苦之意,嘿嘿一笑,立马顺坡下驴。



    “老师,我还真有问题想找您请教请教。”



    “给我讲讲陈友定这个人吧。”



    “这...”



    刘伯温回过头,很是费解的看了季秋一眼,不明白季秋为什么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



    见季秋的表情坚决,刘伯温自知从这小狐狸口中问不出结果,便回过头,慢悠悠的开口道。



    “陈友定吗...”



    “当今世人,都说他是闽元三忠。”



    “以老夫之见,陈友定之才,当称北元三杰!”



    刘伯温对陈友定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季秋一点也不意外,反而还表现的颇为认可。



    常常会有人因为陈友定和陈友谅的名字,颇为相近,而误以为他俩是张士诚张士信之流的手足兄弟。



    实际上,陈友定不但和陈友谅没一毛钱的关系,更是元末数一数二的狠人!



    身份寒微,起于驿卒,因平定红巾军有功,一路扶摇直上,直至总管福建!



    在他的治理下,无论是到处流窜,打家劫舍的“义军”,还是各路割据势力,都不得入福建半步!



    陈友定以一人之力,硬生生在元末这么一个大乱之世,护得一方安宁,让福建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并且屡屡阻止麾下官员鱼肉百姓,以至于同僚当中有诸多人对其不满。



    并且陈友定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拳打陈友谅,脚踢朱元璋,元末实力最强的两伙军阀都在他手上吃过亏,无愧于狠人之名!



    “只可惜,此人心思坚定,志存高洁,且视元朝为正统,不能为吴王所用。”



    “如今方国珍覆灭,吴王随时都会征讨福建。”



    “以陈友定的性子,城破之时,应该会自杀以全名节。”



    刘伯温摇了摇头,语气中满是唏嘘,显然是为这一位大才注定的结局而感到惋惜。



    在季秋的记忆中,陈友定的结局也正如刘伯温所料。



    在朱元璋兴兵伐闽后,陈友定杀死了明朝派去劝降的使节,并与诸将歃血为盟,更是喊出了“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的凶悍口号。



    城破之际,陈友定向北两拜,服毒自尽。



    可能是买到了假药的缘故,陈友定硬生生被人救了过来,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