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石强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起身来到亭内,笔直而立。



    他的余光注意到香案前站着一名身高六尺的黄衣宦官。



    此人面白无须,沉着伟岸,想来就是大宦官高力士了。



    “七郎赠送王维的诗我看过,写得颇具气象。梅、竹、荷、柳具备韵味的同时,以物明志。少年诗人,独属一流。”



    李隆基对李?大加赞誉。



    最近李适之干得一些事,太合李隆基心意,又看到李适之儿子的才华,让李隆基心生喜爱。



    “臣这些不成熟的诗名,能入圣人的法眼,三生有幸。臣从小拜读过圣人您的诗词,与您比起来,我相差甚远。”



    李?谦逊的同时,对李隆基恭维道。



    他是宗室子弟,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



    “噗嗤……”



    杨玉环展颜一笑,在李隆基身边轻声道:“三郎,左相家的郎君好会言语……”



    李隆基的诗虽然还算可以,但盛唐的大诗人太多,风头尽占。



    “七郎读过我的诗,觉得如何?”



    李隆基面色突然一严,向李?提问。



    而高力士则凝眉看着李?,他知道李隆基不喜欢说大话的人。



    如果李?没有说出让李隆基满意的答复,必然会自食其果。



    “圣人在赠送司马承祯的诗中有写到‘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气动山河,是臣最爱;在对雪中有诗‘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让臣心生向往;在端午诗中‘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对大臣们的谆谆教诲,臣亦谨记;还有您为名曲《好时光》填词,‘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温婉细腻,意味深长,让臣受益匪浅,以后一定会效仿圣人,为教坊名曲填词。”



    李?自然不是脑子一热,胡编乱造,他有备而来。



    如果这句话答不上来,李隆基估计会立刻让他滚蛋。



    李?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时间就学习李隆基的诗词。



    诗人与自身地位无关,诗歌价值在于思想性与艺术性。



    但李隆基是皇帝,至高无上。



    大唐的文人,但凡有点政治智慧,都会熟读李隆基的诗词。



    “哈哈……七郎有心。但我有自知之明,和王维、李白这些大诗人比起来,还远远不如。”



    李隆基见李?一口气说出这么多他写得诗词,对李?更加喜爱。



    他也颇为自负,比不上王维李白王昌龄这些大诗人,自认为面对其他诗人,更胜一筹。



    这时,杨玉环在李隆基耳边轻声说一句。李隆基微微点头后,转而问李?:“玉环最爱牡丹,现牡丹正盛,七郎可否以牡丹为题,赋诗一首。”



    “回圣人,方才舍妹在参加斗花会时,臣刚写一首以牡丹为题的诗。”



    李?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意识到这是他的一次机会,如果让杨玉环开心,以后他在外面,就安全一分。



    天宝年间,李隆基最亲近的两个人。



    一个是高力士,一?是杨玉环。



    他们可以左右李隆基的意志。



    李林甫都不敢不敬。



    一个官吏,特别是将领,在远离长安的时候,千万不能忤逆皇帝。



    有口说不出,一夕之间,家破人亡。



    “七郎诗中尽是竹梅之高雅,牡丹之作,绝不寻常,我且听之。”



    李隆基勾起兴趣,让李?将诗吟出来。



    李?挺直胸膛,缓缓吟出刚问世不久的《赏牡丹》。



    在李?吟诵的时候,一旁的宦官将其记录下来。



    “好一个‘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雍容大气的牡丹,与国势交相辉映。寓意我大唐盛世繁荣。历代咏牡丹者多矣,皆不及七郎。”



    “力士,在曲江牡丹园立一奇石,请大手笔书之,名匠雕刻其上,供天下百姓欣赏。”



    李隆基惊为天人,抚掌大赞后,立刻对高力士吩咐。



    “遵命。”



    高力士微微躬身。



    颇有才华的高力士此时也对李?充满欣赏。



    李适之是他推荐给李隆基,用以掣肘权势日重的李林甫。



    是以对李适之的儿子,他爱屋及乌。



    “三郎,左相家的小郎君将来一定是王维、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杨玉环回味一遍,眼神愈发明亮,不禁多看李?几眼。



    “圣人,娘子,臣素闻洛阳的牡丹更漂亮。之前在想一首形容牡丹的诗,然未完全。今幸得圣人召见,豁然开朗。臣再写一首《牡丹》,赠予圣人与娘子。”



    李?准备将一首取悦杨玉环的牡丹诗写出来。



    “三郎,妾身从小在洛阳长大,那里的牡丹确实独特,家家户户都有栽种,五颜六色,花开满城。”



    听李?要写一首牡丹诗,杨玉环眸光一动,满怀期待。



    “七郎竟还有牡丹之作,速上笔墨纸砚。”



    李隆基话落,高力士立刻摆手,周围宦官趋步将笔墨纸砚呈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