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泰州大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太后千秋寿诞后第五日,平佳县主高宁雪觐见太后,自称梦中得一奇物,可将心愿写于其上,点燃后此物可缓缓飞到空中,神明便能收到心愿,有祈福,祷祝之功效。

    太后以为高宁雪孩子心性,又来讨自己欢心,并未放在心上。

    谁知,高宁雪当天夜里就拿出了一盏孔明灯,将:愿太后千秋康泰的愿望写在上面后,点燃放飞。

    太后亲眼看到孔明灯飞到天上,惊愕不已,问《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内侍走后,宜王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皇帝说道:“皇兄,泰州周边发了水,臣弟一家是不是可以多在京城住些时日了?”

    皇帝扶额轻叹道:“治水一事,光靠朝廷恐怕还不够,王叔年事已高,总不好让他再奔波一趟了。你的家眷可以暂留京城,朕需要你带着治水钦差和兵马,粮草,到泰州去共治水患,免不了还要借调你的府兵。”

    宜王一副惋惜模样,说道:“借调府兵可以,银子臣弟可真没有。”

    “知道了!”皇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宜王收回目光,御书房安静了下来。

    当然要借调宜王府的府兵了。自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徭役,这段日子都在吃国库的老本儿,眼看着要恢复税收了,却有这么一大片地方发了洪灾,不仅税收难了,还要朝廷反过来带着粮饷去赈灾。

    哪怕就派一万兵甲过去,一路上的军饷,粮饷,也不是个小数目,借调泰州的府兵就不同了,能给朝廷省下一大笔银子。

    泰州及其周边发水的事情,宜王早就知道。

    他从吴蔚那里得到了启发,早在离开泰州之前,就秘密派人将粮食藏在了各个矿山的废坑中。

    而宜王府是从前的燕王府改制的,平燕王老千岁高瞻远瞩,将王府修在了一块地势很高的福地之上,别说泰州城就淹了不过一尺,就是淹了一丈,也冲不到宜王府。

    至于城中的百姓,宜王暗示过幕僚,若是城中发水,可以将城墙打开,让受灾严重的百姓都躲到城墙上面去。

    至于其他地方的百姓……

    谁叫他们的皇帝是高律呢?

    自己不在泰州,借泰州知州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越过自己接收大量的灾民,最多是在城门口搭一些棚子,弄几个施粥棚。

    想到这里,宜王眯了眯眼,他记起曹天旺和自己的汇报:说吴蔚特别拜托他用造船的工艺,做了好些个可以移动的粮仓。

    后来听米庄的伙计们禀报说:吴蔚用这些密不透风的粮仓做了储水车,每日派人从远处拉水回来供米庄和榨油坊使用。

    在吴蔚造这些粮仓的时候……泰州和周围的县已有干旱之势,而且她还给“高宁雪”写了信,提醒了要预防大旱,准备储水车的事情,如此……倒是可以将吴蔚此举当成是未雨绸缪,而这次也可以说是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请君莫笑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得踏出封地半步。臣弟这次回京所带的人马,是半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