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如玉的小皇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呦,池先生,今天又去收麦子啊?”

    池亭雨前脚刚出门,后脚,邻居家的女人就探出头,笑呵呵地冲他打招呼。

    “麦子,麦子!”

    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小孩从院里跑出来,跟在女人身后鹦鹉学舌:“收麦子!”

    女人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说:“是啊,池先生家种的麦子熟了,以后我们也种麦子好不好?”

    池亭雨拢起袍袖,垂头看着那个子还没有他腰带高的孩子,笑着说:“说不定过几天,小轩就能吃上面粉做的东西了。”

    “面混是什么呀?”

    小孩说起陌生的词来还有些口齿不清,他母亲“噗嗤”一声笑出来,纠正道:“不是面混,这傻孩子。”

    池亭雨跟着笑了几声,随后告别这对母子,走出小巷,朝家里租的那块地走去。

    时值仲春,地里的麦子都熟了,经过池亭雨一个冬天的辛苦劳作,终于让这帮“外来者”在南溪县拥有了一席之地——

    县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当初的探花郎致仕后,跑回故乡种麦子。

    他们动不动就去地里看一眼,那些人到了冬天都在休养生息,唯独池亭雨租的地由青到绿,结出了珠串似的麦穗。

    王曾和刘二两个人从一开始的乡野混混,摇身一变,成了县里面打听的红人。他们有事没事就去找王婆子和刘掌柜,刘掌柜不关心他弟弟的死活,只有王婆子天天跟县里人聊他儿子的家长里短,把王曾聊得不厌其烦,但同时心里还有点小小的自得。

    要不是池亭雨从外面捞他俩过来帮忙,两个人至今还在大街上闲逛,哪可能有今日的建树。

    王曾和刘二正举着新打的镰刀在地里割麦子,池亭雨匆忙赶来,看着地里翻滚不休的金色麦浪,心情大好,立即挽起衣袖下去帮忙。

    王曾瞧见主家慷慨激昂的架势,赶紧上前一步将人拉住,着急地说:

    “老天爷,您不是读书人么,读书人干什么体力活,赶紧回去吧,这里交给我俩就行。”

    池亭雨为了让小皇子适应南地湿冷骇人的气候,在院子里摆弄了好几个月的刀光剑影,身体倍儿棒,下地干个农活完全不成问题。

    但人家心意至此,若是辜负了,岂非不识抬举?

    池亭雨笑眯眯地把镰刀交给王曾,走之前出于关心“顺口”问了一句:

    “你最近和连哥儿处得怎么样?”

    上次他撞破了两人之间朦胧暧昧的情愫,无意中推波助澜,把王曾推得手足无措,自那以后有事没事就去医馆找连哥儿。

    连哥儿本就是个情绪奔放的主,王曾肯来,他高兴还来不及,在午后医馆休息的间隙,跑到外面和人家厮混——

    赵大夫不管,容骥也当没看见,医馆里的人态度竟然出奇的一致,全都在那儿装聋作哑,等着看连哥儿和王曾的八卦。

    冬去春来,两个人的感情持续升温,现在不用人说,全县的人都知道医馆里那个哥儿和王婆子家的小子一天到晚卿卿我我,连孩子的名儿都快想好了。

    王曾笑呵呵地挠着脑袋瓜,麦粒和土沾得到处都是,他一点儿都不介意,羞涩地看着池亭雨,说道:

    “其实,我打算这茬麦子收完,过两天就去找连哥儿提亲。”

    池亭雨挑起眉,调侃道:“速度够快的啊。”

    王曾被他说得脸更红了,两只小眼睛不停地往旁边瞥,支吾道:

    “这不是,以前就喜欢他……我娘已经同意了,到时候我去找媒人提亲,他应该会同意的吧?”

    池亭雨站在原地想了想,嘴里“嘶”一声,说道:

    “我记得,连哥儿家……”

    王曾神色黯淡地点了点头,苦笑道:

    “当初他爹娘因为生了个哥儿不要他,被别人捡去抚养,后来抚养他的那人也没了,他就跟着赵大夫相依为命。”

    一想起赵茹真那张万年不变的苦瓜脸,池亭雨牙根一酸,拍了拍王曾的肩:

    “小伙子,任重而道远啊!”

    王曾的脸跟戏台上的伶人似的,一会儿一变,从甜蜜到苦涩,再到将将欲哭,池亭雨几句话的功夫,把人从高抛到低,自己还没有一点儿反省之意。

    待他离开,刘二从旁边过来,看着他拧成麻花的脸,“啧啧”几声,站着说话不腰疼:

    “被忽悠了吧,我就知道!那人说话从来都不靠谱,你听个乐就行了,别往心里去。”

    这番劝解没有起到任何效用,王曾臊眉耷眼地转过头,啜泣道:

    “可是,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