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少女(2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春蚕》中,‘小珍’出场时没什么特殊的,她就是在女主人公的眼中,随着这穷困的山村一起登场。

    她就站在村口自家院子的墙根底下,弓背低头,无所事事地扯着枯了的葫芦藤。父亲站在院子里叫她:“珍儿——把窗台上土扫净了,赶紧。”

    ‘小珍’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扭扭捏捏说:“不想去”

    就是这样一个出场,很快女主人公就会走过来问路,进入下一幕。等到‘小珍’再出场,已经是因为读课文错了很多,当众出丑了——大山里的小村,老师的水平可想而知,很多老师教的就是错的,会把‘千里迢迢’读成‘千里zhaozhao’,会把‘鳞次栉比’读成‘鳞次jie比’

    这个出场没什么可说的,但话说回来,‘小珍’这个角色本就平平无奇,能大致演出个意思,也就差不多了,难道还要在这个角色上挖掘什么深度?

    也不是不能,但没必要,也很难做到。《春蚕》的主人公是支教女老师,要挖掘一个穷山村女孩儿身上的戏剧性、深度,那得再排一场戏。如果是昂扬向上的时代剧,该叫做《走出大山》,如果是讲述悲情堕落,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可奈何,那也该是《凋零》。

    程程原本一直钻研的小镇少女,和‘小珍’这个角色其实不能等同。相比起平凡的小镇少女,生活在贫苦小山村里的‘小珍’,生存环境明显更恶劣。小镇少女的迷茫与其他,都建立在生存无忧上,她们只是在积极向上和糊里糊涂重复父母老路上,尚且未知。

    ‘小珍’则不同,她所处的环境的苦,在偌大华夏也算是少数,是少数还在担心‘生存’的人。

    但身处其中的人并不明白自身的处境,所以年纪还小的小珍并没有愁容满面。和村子里的同龄人一样,她每天翻山越岭去上学,田地里劳作,偶尔幻想城市是什么样,也完全是课本里提到的只言片语。

    不过,也不能说‘小珍’和她之前观察的小镇少女毫无干系了。本质上来说,她们都有对未来的迷茫,而且都很难意识到这种迷茫。而且小镇少女的那种平凡感,在‘小珍’身上一样也是有的。

    不过,相比较完全‘平凡’的小镇少女,‘小珍’需要于平凡中见不平凡。

    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她得有一股‘劲儿’。就像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草木,和普通土地上,甚至温室里的花草,那是不一样的。

    程程暂且没能力演出那种‘劲儿’,她只能在之前观察生活表演练习的基础上,增加更加‘坚韧’的东西——第一次的时候,并不成功,她不断修改、尝试,在费老师、归真真等人的指导下努力。

    这一次回档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只能说不会像一开始那样画蛇添足,越弄越糟就是了。

    这是程程的想法,但在方导演和萧春风眼里,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

    怎么说呢,在他们面前表演的程程非常让他们意外,是意外的好。

    她没有那种外行人的羞怯、生涩,虽然她说的,她是费老师的学生,但也只是一个接受辅导,准备考影视学院的高中生而已。在方导演、萧春风这样的老话剧人看来,其实和纯粹的外行人没什么两样,纯粹的外行人说不定表演还更‘质朴’呢。

    程程在他们面前展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或许不很高深,但她已经学会在表演时分清楚演员和观众,意识到演员和观众其实不在一个‘世界’了。所以,她才能那样自然,哪怕是无实物表演,没人搭戏,也一点儿不让人觉得‘出戏’。

    生活在社会中,人必须要压制自我,建立起一条横亘在自己和外界间的防护墙。但演员刚好相反,他们在表演时需要释放自我,展现出很多足以称得上‘私密’的细节,打破那堵墙!

    这是反常识,甚至反人性的!所以很多演员做到后期,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安感,因为他们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自己摧毁了。

    但这又是没办法的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和老师的咽喉炎、程序员的坐骨神经痛、游泳运动员的眼睛一样,都属于‘职业病’。

    程程明显已经彻底打破了自己的那堵墙,自然到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而且这种自然又不是纯粹地复制生活场景,相比起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幕,她是具有戏剧要素的——站在那里,就有一种吸引目光的感觉,生活中的平凡一幕可做不到这个。

    这也是所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